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 特别关注 > 正文
亚运营销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来源: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0/11/25 14:02:05     
大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媒体关注度以及观众聚集效应,可以促使品牌传播效果呈几何倍增趋势,大事件营销价值让众多企业家深信不疑 
大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媒体关注度以及观众聚集效应,可以促使品牌传播效果呈几何倍增趋势,大事件营销价值让众多企业家深信不疑。

  数据显示,广州亚运会已经签约49家不同级别的赞助商,创下历届之最,其赞助金额是上届多哈亚运会的5倍、韩国釜山亚运会的3.5倍。而要成为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的赞助金额至少要在2亿元以上。参与亚运品牌营销大战的产品覆盖服装、汽车、洁具、窗帘等各个行业,于是,在很多人看来,亚运营销仍然是一场大企业之间的游戏,对于那些没什么名、没什么钱的中小企业来说,亚运会的意义只剩下一场看各国运动队之间争金夺银了,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拿出上亿元的资产来赞助一场体育赛事。

  事实上,和奥运营销、世界杯营销相比,亚运会这个舞台更适合国内中小企业拓展品牌。在本届广州亚运会的供应商中,有一家专门从事图像设计服务的数字创意企业。这家公司的名号虽然鲜有人知,但是在业内已经参与过诸如世博会等多项国家项目的设计。此次将目标转向体育赛事,正是希望借助亚运会的影响力,将自己的品牌从“幕后”推到“台前”。作为供应商,与赞助商是不同的,与其说企业们付出高昂的代价去争取这个资格,不如说更多的是亚委会挑选最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在本次亚运会的供应商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包括广州本土民营企业甚至台资企业在内的很多中小企业的身影。

  对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来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舞,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经营哲学。中小企业最大的弱势是资金少、实力弱。若按常规思路通过体育营销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的价值,必然投资和风险巨大。曾有业内人士为无钱赞助亚运会的一家中小企业支招:组建一支名字中含有“亚运”的拉拉队助威团。含有“亚运”名字的人多吗?据说北京亚运会时不少小朋友的名字选择了“亚运”;把这些人凑起来最大的花销可能只需门票和车马费,剩下的就只是造势宣传了。所以中小企业在体育营销中要有“四两拨千斤”的创新思路。世界杯期间,除了英利凭借大笔的赞助向足球场射进了点球,不少中小企业也通过任意球打进了世界杯,主题围巾、球迷服等大量球迷用品的生产让世界杯有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不少企业更是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从中受益。像“亚运之路”、拉拉队选拔、志愿者服装等亚运会周边活动同样受到了诸多企业的大力支持。

  体育营销对于企业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有无限的可利用资源,即使企业无法直接和亚运会这三个字“打交道”,也可以通过赞助参赛队来获得关注度。而赞助什么样的队,同样大有学问。北京奥运会首金让人们认识了陈燮霞,同样也记住了鸿星尔克。和其他大品牌不同,鸿星尔克分别押宝在中国女子举重队和朝鲜国家队这两个并不为人注意的运动队。而最后的效果却和大手笔赞助热门队伍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赞助具有夺金点却又相对冷门的项目往往事半功倍。已经有人向击剑、射箭等少有人关注的亚运队伍伸出了“橄榄枝”。
责任编辑:贾迪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亚运, 营销, 智慧,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