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创新报道 > 创新报道 > 正文
创新待解碳排放权交易困境
来源: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0/9/15 12:25:06     
近日,国家监管部门的声音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碳排放权交易的关注,在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所逐渐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创新发展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 
近日,国家监管部门的声音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碳排放权交易的关注,在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所逐渐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创新发展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

  在9月2日召开的第六届东北亚博览会长春国际金融高级别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提议,积极构建东北亚地区的碳交易平台,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而同期在天津召开的首届全球低碳金融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推动碳排放交易工作进行,将就《自愿减排管理办法》征求各方意见,并于近期出台这一政策。同时,国家发改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支持东部人均GDP高于1万美元,地方政府有意愿的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

  产权市场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北京、天津能源环境交易机构的成立,交易所大有在国内泛滥之势。交易所无序化、非规范化的发展给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全面启动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目前这些交易所的项目大多同质化,交易所的重复建设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此外,产权市场以及排放权有着先天性的缺陷———属地性的特征,产生交易的前提是存在差异性,地方性壁垒与封锁难以支撑碳市场的交易流通。

  交易机构遍地开花

  近年来,低碳经济可谓大行其道。伴随低碳经济而来的碳排放权交易也纷纷进入人们的视线。

  一直是国有产权交易场所的产权交易机构,纷纷创新,用市场化机制推动节能减排的潜在商机,随之,专业的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这一切从北京、上海两家产权交易机构的竞争开始,能源环境业务亦不例外。

  2008年8月,由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牵头,几乎同一天在北京、上海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同年9月,天津成立了排放权交易所。广州、武汉、杭州、大连、昆明、河北、安徽等地的环境权益交易所相继成立。

  而上月在成都举行的相关会议上,成都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表示,锦江区已经在孵化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以及西部首个碳排放交易市场,与四川中小企业融资超市、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四川红庙子民营企业产权交易所、金融人才交流中心、成都基金服务中心等共同构成要素活跃的金融产业和投融资服务体系。

  交易机构的纷纷成立,使得国内碳排放权益交易有了初步的场所。同时,近两年的实践也表明,碳排放交易在我国有潜在的市场前景。

  根据北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5日,甘肃锦泰电力与来自海外的摩科瑞能源贸易公司在北京环交所举行 “金口坝28MW水电CDM项目碳减排量购买协议书签字仪式”,达成交易所场内首个单边CDM项目。该项目于2009年2月18日在联合国注册成功,年减排量达到10.8万吨,预计到2013年前累计产生总减排量40万吨。

  但是,从公开的材料查询可见,交易场所众多,但是成交数量很有限。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还没有出台全国性的排污权交易法律法规,从试点地区的零星交易到全面繁荣,还需要时间。

  鱼龙混杂亟待规范

  近期国家监管部门的声音令业界再次关注碳排放交易。据了解,目前国家发改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

  国内目前成立的交易机构大部分位于东部省市,然而碳交易排放权的交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交易所在业务方向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盲目性,主营业务往往是与碳排放权交易关联度不高的“边缘”项目,甚至是与碳交易并无直接关系的投融资业务。

  专业化交易所的成立和运营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高端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产权市场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产权市场诞生已经20多年,但是国内产权人才还是处于瓶颈期,更不用说当前的碳排放人才了。

  在业务同质化的背景下,即使碳交易市场真正启动,也难以支撑那么多家碳交易所的运营。而产权市场属地性的特点,更是阻碍了碳市场建设和碳排放交易的流通。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黄杰夫认为,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国之一,却没有一个像欧美那样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不利于争夺碳交易的定价权。

  但是,在目前国内碳排放整体市场未启动之前,大量交易所在碳交易无项目可做的情况下谋生,恶性竞争不免会相继发生。
责任编辑:雅思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创新, 碳, 排放, 交易, 困境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