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创新报道 > 创新报道 > 正文
技术创新促进合肥工业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0/6/30 11:40:29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合肥市紧紧抓住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省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机遇,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创新理念全面提升,创新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创新成效充分显现,为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合肥市紧紧抓住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省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机遇,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创新理念全面提升,创新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创新成效充分显现,为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政府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合肥市不断加大创新政策奖励力度,在原有的创新奖励政策基础上,加大了创新奖励金额,由原来奖励20—50万元,提高到30—500万元。2006—2008年全市兑现各类创新奖励资金有7525万元;2009年政府安排自主创新专项资金5亿元、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1亿元,成立了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复审小组,负责资金年度安排计划等资金管理的重要事项。由于奖励政策兑现及时,合肥市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已有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市级创新型企业60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6家。

  与此同时,合肥市加强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采取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形成合力的运作方式,初步建成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有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信息、科技创新合作、专业技术、投融资等七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汇集科技成果库1485项,仪器设备库1176台(套),技术需求库1503项,备案专利库1610项,重点企业库571家,知名专家库2053人以及与合肥支柱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等科技资源。并通过“一企一项”示范工程,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工作。

  为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技术转移体系。合肥市今年初举办了首届合芜蚌试验区创新型人才招聘会。从北京大学等高校引进第二批11名博士到市直部门、县区、开发园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从清华大学等高校引进近100名研究生利用暑期来我市开展社会实践和科技服务活动。合肥学院与合肥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互派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工作。

  政企联手提高产业化水平

  合肥市长吴存荣曾在一次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说,创新不仅仅是局限在科研成果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据了解,我国自1993年开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以来,16年来合肥市就有9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安徽省1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50%,合肥市企业创新能力因此有很大提高。为了大幅提高企业创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合肥市每年都组织企业申报省级创新专项和国家级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2006—2009年合肥市有85个项目获得安徽省技术创新专项资金1064万元。自2004年国家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专项以来,合肥市有美菱、叉车、国风、江汽等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共获得1200万元创新能力专项资金支持;2004—2009年,合肥市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共获得国家2500万元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这些专项技术水平均达到国内先进,部分项目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国家工信部成立后,于2009年首次推出“高档数控装备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申报,合肥市又组织合肥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申报,企业顺利通过专家组答辩,获得1463万元国家专项资金补助。

  政府和企业的有力结合实现了双赢,合肥市企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产值逐年提高,高新企业每年推动合肥市GDP1%的增长,成为推动合肥市快速发展的有效动力。

责任编辑:王雅思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技术, 创新, 合肥, 工业, 发展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