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邮 箱
在线加入
网站首页
企业要闻
财经报道
权威发布
安全生产
维权时空
创新前沿
公益慈善
企业舆情
经济人物
食品
汽车
房产
环保
IT
娱乐
旅游
教育
招商
商场
物流
通讯
会展
健康
财经
家电
科技
能源
位置:
首页
>
创新报道 >
创新报道 > 正文
自主创新实现能源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0/6/4 10:44:03
伊东集团在建设准格尔伊东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过程中,坚持靠自主创新,探索能源化工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通过自主创新追求“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率、低耗能、低排放”的产业发展定位和园区布局。
伊东集团在建设准格尔伊东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过程中,坚持靠自主创新,探索能源化工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通过自主创新追求“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率、低耗能、低排放”的产业发展定位和园区布局。
目前,在园区内已初步形成了以自主创新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实现了园区内资源的高度转化利用和多层次消化利用,并创造了能源化工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
着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
随着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建设与发展能源化工园区的首要任务是“清洁、低碳、环保”,这一点将决定未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一目标,没有现成的园区发展模式可供借鉴,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在实践中伊东集团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遗余力地探索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的可行性。通过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基地内企业的大气污染、粉尘排放、污水处理等均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特别是伊东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侧重于在企业内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产品在生产和服务中的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基本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循环”。二是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以先进技术组合应用于园区建设。伊东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借鉴或嫁接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建立煤矸石发电、制砖、水泥生产等循环利用型工业和发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使废料和余能多次回收利用,形成各生态链之间互为资源,共耗废料、共同发展。三是园区项目布局最大程度消化产业链上的剩余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坚持充分利用煤炭及其伴生资源和各种生产废弃物进行深加工,将传统的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直线式生产模式,变为由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到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园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四是实现园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循环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转化原煤300万吨。主要产品年产干馏煤120万吨,甲醇10万吨,多孔硝酸铵20万吨、煤焦油10万吨、粗苯4000万吨、超纯煤30万吨、高岭土10万吨、莫来石2万吨、国礼瓷3200万件,发电6亿度,镇区供热120万平方米。形成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回收煤气中的硫化氢得到硫磺,利用粉煤灰渣年制造65万吨水泥和1.2亿块免烧砖,配套建设的有煤机修造厂、污水处理厂和塑编厂等。
科学布局产业链条
伊东集团在园区建设与发展中,遵循了以自主创新着力构建主导产业链,即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和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链。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分为兰炭炭化产业链和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兰炭炭化产业链以兰炭为核心,通过综合利用形成产业链。煤炭洗选后生产兰炭,副产品焦油加工精制得到燃料动力油品。炭化煤气主要用于生产甲醇及其下游衍生物硝酸铵、莫来石、高岭土煅烧、超纯煤干燥。经过系统优化组合,使得资源能够最充分、最洁净的利用,煤炭深加工产业链主要以30×104t超纯煤、2×104t煤基活性炭、20×104t原煤萃取等项目为核心,实现煤炭深加工关联产业优势互补发展。通过主导产业链的带动,延伸下游产业链,项目产生的副产品矸石、中煤、煤泥等作为基地动力车间的原料,矸石还可以作为高岭土、莫来石项目的原料。
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链主要对煤炭深加工过程中排放的炭化煤气、废渣、废水进行循环利用,进而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尽”。主要对煤炭深加工过程中排放的炭化煤气回收利用,废渣进行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2009年,伊东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量67.4×104t,其中:工业废渣利用量15×104t,其他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量52.4×104t;工业废水利用量187×104t,工业余热利用量 35.8×104千焦,工业废气利用量8132×104m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8.8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7.2%。
伊东集团还加强集团内企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着重发展煤炭———发电———化 工 ; 煤 炭 ———发 电———水泥———水泥制品;煤炭———煤炭深加工———煤炭废弃物利用;煤炭———高岭土———陶 瓷 ———旅 游 ; 煤 炭———发电———余热利用———集中供热等产业链条。
以先进技术支撑发展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伊东集团注重消化应用各类先进技术,把一大批先进技术整合应用,强调产业基地内各生产环节所采用的技术的整体先进性。目前,已完工和在建的项目采用的先进生产技术主要有:超纯煤水煤浆技术、原煤萃取技术、不粘结煤中温干馏技术、焦油加氢技术、型焦技术、脱碳技术、电厂干馏低真空供热技术、氢回收技术、中温焦油回收技术、焦油氨水分离技术、水处理技术、节电节水技术、煤矸石生产高岭土技术、煤矸石合成莫来石技术等洁净煤、生态工业、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伊东集团重点应用生态型先进工业技术,基地主要规划建设煤焦油的综合加工利用技术、炭化煤气净化及化工利用技术、粉煤灰免烧砖技术及矸石、煤泥发电技术等。园区还重点应用了工业节水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冷却节水技术、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技术、洗涤节水技术、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节水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煤炭生产节水工艺和甲醇生产低压合成工艺等重点节水工艺,以此来解决地处西北荒漠地区伊东循环经济园区生产过程中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通过大量采用生态技术,基本实现了对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净化处理,为循环经济园区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
实现资源最大化综合利用
园区建设中,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炭化煤气、劣质煤、废渣、废水等废弃物作为原料,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通过产业链形成闭合物质流系统,实现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伊东集团主要以120×104t干馏煤项目为产业链的核心,采用外热型直立炉生产干馏煤,产生的炭化煤气含有较高的氢、一氧化碳、甲烷等化工生产原料气体,其组分中碳氢比的条件,能成为直接合成甲醇的优良化工用气,即所产生的炭化煤气,不仅热值高,还具有气质好的优势。副产品的中温焦油经过简单的加工精制即可得到燃料油品;炭化煤气还可以副产粗苯、硫膏、硫铵及其下游衍生物;采用纯氧连续气化小粒子干馏煤生产合成气,进而加工得到合成氨和硝铵产品;利用洗煤后的矸石、中煤、煤泥等废渣和废气作为基地生产高岭土及动力车间原料,动力车间生产高压蒸汽用来发电,背压蒸汽一部分供应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生产项目用汽,同时承担着基地采暖并采用低真空供热方式给沙圪镇区集中供热;动力项目产生的灰渣作为基地年产1.2×108块免烧砖和粉磨站的原料。干馏煤和动力车间及基地内其他企业的废水经污水处理厂二级A2/O生物处理新技术后回用。
伊东集团在探索以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煤化工产业园区方面还刚刚起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发展中,伊东集团将坚持在园区内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最大化,在园区发展中,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研发和采用各类高新技术,通过自主创新,真正实现伊东能源化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化发展、集约化发展和高效化发展。
责任编辑:王雅思
【字号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推广:
自主, 创新, 能源化, 工园区, 发展
C
E
NN 瞭望台
京东企业采购节开启 终结企
12月15日,以“企业采购节,采购人自己的节日”为主题的20...
斗米兼职赵世勇:人才共享是资本
京东企业采购节开启 终结企业
2019北京世园会发布会于北京
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与北京宝苑
松鼠相框试水老年人智能终端市场
北京金汉斯陷入关店闹剧 被辞退
陈年低调做减法:凡客兜兜转转回
图片新闻
博文新闻
热点新闻
380英镑体验地
国庆长线游短线游
解读天宫一号飞天
刘春红五破世界纪
国家能源局:今冬部分地区可能持续
北京城区住宅均价三个月首次回落
发改委:入冬后全国部分地区煤电油
媒体称上海浙江等四省市将自主发行
大众合并在华进口车业务 进口车销
疯狂英语十年慢跑:管理层变动大成
全球最佳雇主50强:仅一家中国企
2011美国最鼓舞人心的25家公
360隐私保护器腾讯案终审维持一
网络舆情抽样与分析方法
刘长锋:从嘴上风暴到会场革命的路
昨日经济频道热点新闻排行
华菱钢铁子公司资产重组遭否 两大
多家银行9月存款破纪录负增长
浦发银行称184亿次级债发行无具
第三轮资产证券化即将重启 试点额
合作单位
美的集团
|
海信集团
|
海信科龙电器
|
蒙牛集团|
伊利集团
|玫琳凯
|
同煤集团
|
胜利油田
|
北京康斯特
|
贵州茅台酒业
|
清华同方
|
北京二商集团
|
福建七匹狼
|
长虹电器
|
奥克斯空调
|
青岛啤酒
|
格兰仕电器
|
圣元
更多>>
媒体联盟
新浪网
|
人民网财经
|
网易
|
腾讯网
|
和讯网
|
凤凰网
|
中青网
|
金融界
|
慧聪网
|
中国经济网
|
时讯网
|
品牌中国网
|
第一产经网
|
金羊网财经
|
浙江热线
|
易观察
|
北京经济网
|
华北网
|
国际节能环保网
|
中国产经新闻网
|
CCTV证券资讯
|
华讯财经
|
苏州新闻网
|
更多>>
关于我们
|
媒体联盟
|
网站地图
|
在线加盟
|
法律声明
|
招贤纳士
|
证件查询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