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创新报道 > 创新报道 > 正文
创新发展助推水电十一局腾飞
来源: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0/3/11 11:46:09     
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水电十一局)是新中国组建最早的大型国有企业之一。 
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水电十一局)是新中国组建最早的大型国有企业之一。作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重要成员企业,水电十一局以中国水电集团发展战略为指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已成为具有国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大型综合性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水电十一局多次创造全国施工新记录,荣获国家及省(部)级优质工程40余项,多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和詹天佑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扬。

  水电十一局的发展史是一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历史。

  在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地涵———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施工中,水电十一局成功实施大面积软基开挖、超大型深基坑深井降排水和地涵薄壁混凝土施工,特别是10万方结构长度超极限薄壁混凝土防裂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成功应用,使立交地涵混凝土未出现一条裂缝、渗漏纪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淮河第二次流域性大洪水中,淮安枢纽工程经受住考验,顺利泄洪。该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和“鲁班奖”。 新世纪伊始,水电十一局进入上海建设工程市场,承建了太浦河泵站工程。施工中十一局人以上海市的高标准要求为准则,自我加压上台阶,深入开展“创优”活动,从模板选型、混凝土浇筑、机电设备安装的每一道工序入手,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形成了一整套文明施工规范,成功安装了亚洲设计流量最大的斜轴泵,捧得“白玉兰”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安徽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十九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是全面提高淮河中游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的战略性工程。作为承建单位,十一局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独创“单戗堤、单向进占、定位沉船、双向合龙”的截流方案,实现了高壅水、大流速情况下的淮河截流。平整美观的新型混凝土砌块护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该工程荣获“鲁班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伴随着国内水电市场萎缩、水电产能必须转移的严酷现实,十一局人并没有停下矫健的步伐,而是将目光果断地投向非水电建设领域。2008年年初,中国水电集团中标京沪高铁第三标段工程,水电十一局主动请缨承担三标段外围环境最复杂、施工内容最丰富的一工区管段施工任务。参与这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水电十一局人深知肩负的历史责任。全局干部职工勇于突破非水电施工经验缺乏的局限,从转型升级的高度,认真研究铁路施工特点,抓住机遇,全面与铁路行业施工规范标准接轨,由标准化的项目施工管理入手,从工序作业入手,注重产品质量管理的每个环节,把每项工作做实做细。该工程共获得11块“绿牌”嘉奖,在各参建单位信用评价中位居前列,为提高铁路信誉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电十一局参与建设的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工程实施中借鉴国内高速公路常规施工方法,发扬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经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周密组织,强化管理,完成的麻沙1号大桥壮观大气,路面基层平坦坚实,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树立了样板。与此同时,水电十一局在房建、水务、煤层剥离等非水电领域取得新进展,业务触角涉及江苏、内蒙古、甘肃、山西等地。目前,水电十一局非水电工程储备额近10亿元。十一局人在转型升级、开拓非水电市场的道路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近年来,围绕国家“走出去”战略,水电十一局大步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功进入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包括赞比亚卡里巴水电站北岸扩机项目、博茨瓦纳迪克戈洪大坝项目等一批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的工程项目,涉及领域包括水利水电、公路、市政、房屋建筑等,海外工程遍布亚、非、中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履约、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2009年,国际业务营业收入10.5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4.86%;国际业务利润率比2008年增长335.14%,创利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利润占公司全部利润的61.09%。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水电十一局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防控风险和促进发展的各项措施,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主要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2009年完成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新签合同额突破50亿元大关,合同储备额跃升至110亿元。国际强局战略稳步实施,海外市场开拓取得新的突破,海外业务收入持续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工程储备量明显高于国内。公司荣膺河南省百强企业和中国大型500强建筑企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水电十一局将更加坚定不移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大好机遇,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强化履约,精益管理,着力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以更快的发展、更好的成绩,回报社会,更好地担负起各项使命与责任。”水电十一局局长孙玉民这样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王雅思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创新, 发展, ,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