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创新报道 > 创新报道 > 正文
锻造健全人格创新大学教育模式
来源: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0/3/8 11:27:40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校长董常生对记者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校长董常生对记者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作为高等学校,要通过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科技创新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磨练学生意志,强化吃苦精神,培养团队意识,锻造健全人格,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着力在服务祖国与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董常生指出,国家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大学生的培训,目的是让其成为思想高尚、目标明确、学有所长的未来国家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虽然学有所得,但一到社会上,就被形势所左右,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渠道和结合点,这样就造成了学业的资源浪费,也使大学生的社会活动无形中受到了打击,因此,培养大学生成熟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当今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董常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经历和锻炼。只有经历了这种磨练,他们才能尽快在精神上成人。为此他建议,国家应从政策层面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采取4+X的模式,4年时间在学校学习,X年时间 (一年或两年)在社会上锻炼,锻炼时间可计入工龄。锻炼有三种选择:部队、西部和边疆地区、国家级农村贫困地区,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决定去向。4+X年后考核合格才算正式完成学业。

  董常生说,20集大型纪录片 《老三届———与共和国同行》中说得好:老三届是共和国诞生前后出生的一代人,顽强、勇敢、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贯穿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中。尽管他们后来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但特殊环境磨练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非凡年代铸造出的顽强性格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却成了他们面对各种人生磨难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每一个要克服的障碍,都离不开意志力,我们所依靠的是内心的力量。人的自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素质。一般来说,具有崇高理想抱负的人绝不会为区区小事而感情冲动产生不良行为。一般来说,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董常生说,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可以先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铺开。试点工作要在国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基础上,在边疆和西部地区建立一批创业基地,每年分流10%的高校毕业生到这些地方挂职锻炼或自主创业。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精神,每年分流10%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部队从普通士兵干起,服役期满或留、或走、或深造,双向选择。或者建立大学生兵役制度,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服兵役。在现有选拔大学生村干部政策的基础上,每年分流10%的高校毕业生以团队形式到基层乡镇进行锻炼。这样既可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解决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部队缺乏高素质人才的瓶颈问题,又可为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王雅思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人格, 创新, 大学, 教育, 模式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