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首钢1.2亿美元收购秘鲁铁矿公司全部资产,开启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旅2004年后海外并购快速增长,上汽、TCL、海尔和联想等知名企业纷纷开始国际化征程,交易数量和金额都有大幅增加2005年,在高额外汇储备及人民币升值加快的背景下,中投、国开行、工商银行和中国平安等金融机构在海外进行了大量的并购活动2007年金融危机,海外并购金融类投资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而在国内资源需求旺盛而供应紧缺的压力下,资源类并购成为主流2009至2010年,两起汽车并购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吉利并购沃尔沃还在路上,腾中收购悍马却遭到“突然死亡” 2009年,当海外企业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苦苦挣扎时,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企业已经迅速在全球范围展开一系列大规模收购活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冷清的全球并购市场增添一丝暖意。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共完成38起以能源、矿产为主要收购对象的海外并购交易,同比增长26.7%;其中披露价格的3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达到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活跃的海外并购活动,已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独步全球的真实写照。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预期下,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仍将保持强劲势头,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均有望超越2009年。然而与2009年相比,中国企业今年海外并购所面临的环境已经有所不同。 吉利领衔,民营企业期待突破 2010年,民营企业将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2009年,大型国企在海外并购交易中担当了主力角色,交易金额则占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九成多。然而,这些主力企业的国有背景使其在海外并购交易中遭遇到资产价格哄抬、交易审批政治化等各类尴尬问题。相比之下,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也使其在海外收购中更容易抓住市场机遇。经历20多年激烈市场竞争之后,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化管理经验。2009年末,广东民企佛山市顺德日新发展有限公司宣布将以150亿元收购智利巨型铁矿采矿权以及吉利汽车将收购沃尔沃等事件,已经预示了2010年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市场将大有作为。 受政策限制及经营理念影响,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及商业银行获取并购资金仍存在较大障碍,当大型国企在海外市场被狙击可能性加大时,民营企业在2010年海外并购过程中的表现,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能走多远的风向标。 技术品牌,并购对象期待升级 与获取技术、品牌或市场等并购活动相比,获取资源的并购交易风险相对较小,并购之后的整合重组也较为容易。然而,由于能源、矿产等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行业的国际争夺正不断升级,以资源为主要对象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将愈加艰难。 从国内需求看,2010年在“调结构”的宏观政策作用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抑制,国内对能源、矿产等资源的短期需求将可能放缓。受研发能力弱、研发周期长等主客观原因影响,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与自身发展相关的技术及设备,将成为企业实现快速转型的现实选择。能否逐步实现从收购资源到收购相关技术的升级,不仅关系到海外并购进程,更将体现国内产业结构政策的落实程度。 成本上升,并购技巧期待提高 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与国际商品价格大幅回落有密切关系。资源价格的回落使海外资源性企业的估值也相应降低,这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提供了有利时机。然而,随着国际资源价格的快速回升,海外资源企业的估值也相应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本由此也不断上升。2009年6月中国五矿收购OZ矿业交易中,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导致OZ矿业股东对收购价格不满,中国五矿在OZ矿业股东大会召开前夜临时加价15.0%,才保证了交易的顺利获批。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也不断上涨。资源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使海外资源性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生改观。经营状况的好转使海外资源性公司出售时的估值有所升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本也将随之增加。在海外“抄底”时机不复存在的2010年,中国企业如何应对上升的海外并购成本,值得市场关注。 政策趋紧,资金运用期待效率 2009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主要采用现金支付方式,这虽然增强了收购方案的竞争性,但同时也加大了收购方的资金压力。2008年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政策的放开,增强了商业银行参与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积极性。2009年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也为市场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 然而,在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确立之后,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退出已经仅仅是时间问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灵活调控策略下,将更多向“适度”回归。而国内不断上涨的通胀预期与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使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日渐增大。2010年,央行已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预示了2010年货币政策的走向。在市场资金流动性降低及加息预期上涨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筹集并购资金的难度和成本都将相应增加。如何筹集充裕的资金,将直接关系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数量和规模。 收购之后,企业管理期待完善 资产交割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并购交易的结束,后续的整合重组才是对并购方的真正考验。相对于普通的国内并购交易,海外并购的整合难度更高。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用人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对国际化经验并不丰富的中国企业将是巨大考验。因整合不成功而造成海外并购亏损的案例比比皆是,首钢总公司、上汽集团、TCL、联想等已经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都因整合问题而遭遇巨大麻烦。 海外并购整合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并购交易后的管理,更与并购之前的并购方案设计和尽职调查有密切关系。对于2010年希望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来讲,制定好严密的整合计划后,再进行并购交易将是降低交易风险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2010年中国海外并购市场能否实现收购主体和收购对象的转变,不仅将关系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更关系到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计划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不妨从并购成本、并购资金来源及并购后的整合方面等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