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远洋运输集团(HOSCO)成立于1980年。1997年企业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处在破产的边缘。1998年高彦明应河北省相关部门的要求接管了河北远洋。10多年来,高彦明带领着河北远洋人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地方航运企业发展成在中国内地名列第三、在民营航运企业中排名第一的远洋运输集团,创造了奇迹。河北远洋被业界称为“黑马”,高彦明被称为中国当代“船王”。
目标远大 发展迅猛我国是海运大国,但是我们国家65%的远洋货物由外国船东承运,对此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董事局主席高彦明颇为感慨:“作为中国船东,要有历史使命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收复失地。把河北远洋发展成能在国际舞台上、国际航运市场上驰骋拼打的国家主力船队之一。”
1998年以前的河北远洋拥有5条老旧船6.4万载重吨,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下游;1998年,即高彦明接管河北远洋的第一年,公司在全力遏制企业颓势的同时,首次引进巴拿马型散货船,成功进入散货船运输市场;到2000年底,公司自有船舶12艘52万载重吨,上升到全国远洋运输企业第五位、地方远洋企业第一位;2003年,公司引进好望角型散货船,成功进入超大型散货船运输市场;2004年,公司接入船舶13艘,净增运力260多万载重吨,成为当年世界上最大的船舶买家之一,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并成功进入超大型油轮运输市场;2005年,公司又接入了10艘船舶,至此,河北远洋管理的船队规模发展到42艘船舶512万载重吨,列全国航运企业第三位;2006年底以来,河北远洋先后签订了23艘船舶415万载重吨建造合同。
2009年10月16日,在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接入了第一艘新造30万吨级油轮,并命名为 “伟大中国”。2009年,河北远洋将接入5条新造船,包括一条30万吨超大型油轮和4条18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目前,其它正在建造的船均按计划实施,并且进展顺利。
在发展船队的基础上,河北远洋还十分重视产业链的延伸,积极发展与远洋运输相关的国际贸易和船舶代理业务。在秦皇岛成立了太行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铁矿石进口业务,将贸易与运输相结合;在中国沿海港口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日照等地设立了船代公司,初步形成了代理业务网络;在秦皇岛和苏州建立了船员管理公司和培训基地,开展船员外派和培训业务。现在,河北远洋已发展成为集远洋运输、国际贸易、船舶管理、船舶代理、船员劳务外派等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河北远洋 2007年利润总额 6.5亿元;2008年利润总额6.2亿元。河北远洋先后被评为 “河北省优秀企业”、“河北省明星企业”、“河北省诚信企业”、“纳税A级企业”、“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等。
改革创新 为国争光(一)大胆改革企业机制 不断增强企业活力高彦明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1998年以来,在高彦明的领导下,河北远洋在经营管理、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活力大为增强,不仅使河北远洋走上了全新的道路,也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针对企业的诸多弊端,高彦明首先从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入手,顶着压力、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改革,撤并部门,精简机关人员,但本着对员工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机关裁员不下岗,将富余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形成机构合理、人员精干、各负其责、运转高效的管理核心。
2000年,在企业走出困境之时,高彦明不失时机的提出在全省交通企业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积极努力,2001年1月河北远洋正式注册为有国家、员工、经营者参股的股份公司。2006年初,公司又完成了第二次改制,国有资本全部从企业退出,最终完成了由国有股份制公司改制为民营航运企业的进程。改革后的河北远洋,机制更加灵活,决策更加及时,发展更加有效,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
1999年11月,交通部 《交通政务信息》、2001年9月和2004年11月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河北远洋企业改革的经验。
(二)大型船舶改造开先河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2010年后大多数单壳油轮将被禁止营运,大量单壳油轮只能面临被拆解的命运。与此同时,我国对钢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进口铁矿石也大幅增加,需要大型船舶来承运这些铁矿石。
2004年,高彦明提出将单壳超大型油轮 (VLCC)改装成超大型矿砂专用船(VLOC),用于承运铁矿石。这一设想得到了中国船级社以及船舶设计、研发机构和专家的重视和肯定。2005年2月,河北远洋成功将一艘25万吨超大型油轮改造成超大型矿砂专用船,命名为 “河北创新”轮。“河北创新”轮具有载重量大、单位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的特点。特别对于巴西、南非等远航线的铁矿石进口运输更具优势。“河北创新”轮投入运营以来,船舶的安全性和各项技术指标完全达到了改造方案的要求,经济效益明显。“河北创新”轮的成功改造,在世界上开创了超大型船舶改造的先河,不仅为超大型船舶的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而且也为即将被迫退出市场的大批单壳油轮找到了一条出路,大大提高了规模运输的效益。
近年来,河北远洋先后对10艘超大型和大型船舶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式改造”在世界航运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航运公司纷纷效仿河北远洋的做法对船舶进行改装。
(三)创“中国型”18万吨散货船基于长期处在船舶经营第一线的实践和勤于思考的精神,高彦明大胆提出18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船型的制造理念。该船型在载货量、吃水、能耗、船速等方面具有优势,主要技术参数均优于日本和韩国的同类型船舶,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其自动化程度高,符合国际上的共同规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被誉为“中国型”18万吨散货船。该类船型的推出,在世界航运界引起振动,备受航运企业的青睐。推向市场不到一年,船厂就接获了50多艘的订单,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不甘人后”发展的动力河北远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彦明所倡导的“不甘人后”的企业精神和具有河北远洋特色的企业理念。
“如果我们能有中国乒乓球队不甘人后的精神、解放军的纪律、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工人团结协作的风尚和农民吃苦耐劳的本色,我们的企业就是不可战胜的!”河北远洋正是在这种不服输的精神鼓舞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走进河北远洋的大门,一行烫金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企业不是幼儿园、不是社会团体、不是福利院、不是角斗场。企业是创造价值、创造利润、创造财富的地方,是工作的‘圣殿’。每个员工进入企业,要像进入‘圣殿’一样虔诚地工作,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高彦明将之镌刻到企业的墙上,河北远洋的员工将之铭记在心里。
在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河北远洋鲜明地提出、提倡和要求每一位员工要有国家意识,要忠于职守、忠于企业、忠于国家。河北远洋一定要建设一支“铁军”式的员工队伍。这支队伍要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精诚团结、有能力、有水平、有责任感、能吃苦、能打硬仗,并有良好的服从性和服务意识。
为增强员工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高彦明强调,“对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来讲,什么是对国家的贡献?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这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民族就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为了鼓励员工自立自强,高彦明对大家说:“当我们看到郎平出任美国国家女排主教练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姚明驰骋在NBA赛场上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刘翔勇夺110米栏奥运冠军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果的时候,我们再也不要怀疑我们中国人的能力了!”
为了使员工树立远大志向,高彦明说:“中国经济才刚刚起飞,它将飞得更高更远,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应当积极投身到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去,淋漓尽致地展现我们的风采!”
河北远洋从1998年扭亏为盈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道路,就是把强烈的“不甘人后”精神和独特的企业理念转化成创新的发展思路,又把这种创新思路扎扎实实地转变成振兴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
高彦明以改革、创新的思路重塑了河北远洋,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高彦明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在精神上再造了一个河北远洋,同时这种超越自我的改革、创新精神与能力也渗透到社会,启迪着世人。 (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