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创新报道 > 创新报道 > 正文
向他们的“旷课”表达尊敬
来源: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0/1/12 10:08:42     
去年的“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怎么能够没有王石等人的身影呢?这些主角们怎么能“旷课”呢?当记者们知道他们一行人跑到哥本哈根时,都说:“太棒了”。 

去年的“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怎么能够没有王石等人的身影呢?这些主角们怎么能“旷课”呢?当记者们知道他们一行人跑到哥本哈根时,都说:“太棒了”。

 
  他们的目的仅仅是告诉世界“我们来了”吗?


  这是中国企业家们的一次奇妙之旅。在全球减排协议陷入艰难的拉锯战时,王石们以大胆、无畏甚至略带生硬的宣示试水国际秀场。尽管从2009年12月5日开始,天空阴沉,小雨不断,但糟糕的天气和冗长的政治谈判并没有影响哥本哈根一群特殊客人的兴致。

 
  万科董事长王石和万通董事长冯仑等一行人中还包括锋尚国际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张在东、九天汉成公司董事长宋军、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他们一行骑着自行车游览了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后,还和一些国际NGO组织从布鲁塞尔乘坐零排放的“气候专列”火车历时12个小时,到了贝拉中心参加中国青年代表团(一个自发的学生组织)发起的“绿色中国”行为艺术活动。“这是中国企业家们国际秀的平台。”他们一致认为。


  在哥本哈根市中心Radisson酒店召开的“我们的希望与承诺———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会上,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共同组织下,他们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中国企业勇于承担应对气候变化责任的信息。也是在这个活动中,王石说,“2009年11月26日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时刻,中国政府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

 
  这些企业家认为,被称为“新能源总统”的奥巴马把重塑美国领导力的重任寄托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新能源战略上,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当然是新能源最大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在这种背景下,来自民间的中国企业家们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利,但这需要中国商业领袖们有足够敏锐的嗅觉。

 
  经济学家张维迎20年前就呼吁“中国企业家要有思想力”。他的呼吁也坚持了20年。


  过去,也许我们不太了解, 王石所领导的万科是国内房地产企业中实践绿色建筑的先行者之一,万科在深圳的新总部大楼是中国首个LEED铂金建筑 (美国建筑协会的绿色建筑标准)。尽管,石也承认万科推行绿色建筑的初衷并非节能减排,而完全是由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当我发现万科搞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的理念很接近的时候,当然很开心。”王石坦言。


  笔者想到远大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跃。张跃,更是值得我们感激的企业家。早些年,对于张跃,很多人认为他太奢侈,他的个人生活方式在那时也相当引人瞩目———中国第一个购买私人公务机的人,到哪个城市都要住最好的酒店,且放言“是一个绝对的享受主义者”。但是他又的确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一直坚持“作为企业家就要创造价值,比如,节能的价值、高性能的价值、低成本的价值、便捷的价值。这就自然要考量企业家的道德地线:富裕起来的你,是否知道自己面临一个新的选择”?


  中国是有这样的企业家的,他们头脑里痛苦地徘徊着一个思想———如果哪一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展到和美国相同,地球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毁灭。张跃就说,“远大的产业理念是大环保和小环保的概念。小环保就是个人的健康,大环保就是保护地球。”

 
  远大在创业之初,就带有一点点理想主义色彩,做的东西有自己独创的一面———不会危害社会,而要尽可能的有利于社会;狂妄,但能够在数以亿计的人类的健康保护方面,做出别人不能做出的贡献。他一直坚持观点是:“如果我的行为能够影响建筑能耗,那我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建筑能耗现在大概占全世界能耗的40%,也就是40%的温室气体是由建筑能耗产生。如果我让建筑能耗减少70%,我应该可以减排这世界上28%的温室气体。如果我有一天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会心安理得地重新使用我自己的飞机。”

 
  冯仑描绘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万通要在北京郊区规划一个“立体城市”,这是一个超大建筑群,可以居住和办公,总建筑面积达600万平方米,高400米。冯仑称其体量为“一立方公里”。这样一个超大建筑群同时也是绿色建筑,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甚至可以在楼上种地、放羊。冯仑称已经做好了该项目的土地和资金安排,正在申请相关部门的审批,争取2011年动工,建成时平均每平方米售价不超过8000元。现场的听众无不对冯仑富有想象力的演讲感到惊讶。


  黄鸣无疑是中国太阳能(光热)行业异常活跃的人物,最近一年来,其行迹遍布全球,现身于各种新能源行业的论坛。如此不辞劳苦,皆因黄鸣内心存有隐痛———在产业政策上,中国决策层长期重视光伏而缺少对光热的重视,这让“本是同根生”的光热产业难以如同光伏一样得到政策优惠和扶持。先行者黄鸣自然当上了这个产业的代言人,在各种场合呼吁人们对光热的重视,但效果甚微。“这么多年来国际上的大会很少有中国民间的声音,我觉得很不正常。”他说,“我来这里是因为这个会确实影响太大了,而且也需要中国人说话。”

 
  在位于城堡顶层的峰会,只有200多人凭邀请函才能进入的会场中,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也是一位孤独的游说者———她是惟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发言嘉宾。


  当晚,李小琳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的目标,也透露了中电投在这方面做出的成绩及到2020年的目标———50%的电力将会来自可再生能源。在这样一个高级别会议的现场,有中国企业家的出现并发言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突破。李小琳说:“作为一家中国大型国企,我们有必要让外界知道我们也在为节能减排做出努力。”


  另外,还有一家中国公司上海君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也设立了展台。这是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一家公司,一年多以前在采油设备(主要是电机)方面做出了突破性创新,可以大大减少采油过程中的耗能。该公司副总经理表示,以销售效果来判断的话,这个会展肯定不如石油行业内展会效果好。但这个展会的背景是气候峰会,而他们的产品确实是节能环保的,应该来展示一下。

 
  尼采说过:“你难道没有注意到,每一部新出现的优秀作品,只要它还处在它的时代的热烘烘的气息的包围之中,它就具有最小的价值?———因为在这个时候,它还没有同市场的东西、敌人的东西、舆论的东西以及一切从早到晚变个不停的东西分离开。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的水分消失了,它的‘时间性’不见了———这时它才开始放射出内在的光华和散发出美好的气息以及如果它所追求的是永恒的沉静的目光的话,才开始获得永恒的沉静的目光。”


  真正的艺术品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真正的企业家也是如是。他们应该得到尊敬。

 

责任编辑:ltlovely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向, 他们, “旷课”, 表达, 尊敬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