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央企业迎来了第三任期业绩考核。新的任期,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严峻挑战。”1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中说,“面对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和新挑战,国资委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
所谓经济增加值是指扣除全部资本成本的经营回报,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与该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间的差额,是为出资人创造的“真正的利润”。 企业的利润额高是否就意味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在引入经济增加值这一考核指标后,这一观念将会受到冲击,因为有利润的企业却不一定真正创造了价值。
工作会议中黄淑和再次强调,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日益严格。央企负责人的薪酬、职位,都跟经营业绩有关。去年年初,在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经济遭遇困难之时,国资委曾要求中央企业“资金链条不断裂、经营业绩不萎缩、现有市场不丢失、新的发展机会不错过、发挥主导作用不打折扣”等目标。
2009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成绩主要体现在:保发展,挑战自我落实责任;提质量,业绩考核再上台阶;控风险,多管齐下稳健经营;抓试点,价值管理初现成效;广覆盖,全员考核扎实推进。
“2009年,预计中央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将超过12万亿元,利润总额将超过7500亿元,均比上年增长,预计90%以上的企业可以超额完成全年考核目标。”黄淑和要求中央企业严格控制资产负债水平,管理控制好自己的现金流量,降低、控制各类风险,不盲目追求产能、产量和市场份额。自己不能掌控的风险领域以及损毁股东价值的项目,央企都不能进行投资。
中央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需要有效规避风险,做好对境外政治、法律、财务、税收等风险因素的评估。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国资委还希望引导中央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战略投资和长远回报。
“做好经济增加值考核工作,关键是要做到:准确把握‘三个导向’,突出抓好‘四项重点’,用好用足‘四条政策’。”黄淑和强调说。
“三个导向”是,突出企业的资本属性,引导企业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资本回报水平;突出提高发展质量,引导企业做强主业、控制风险、优化结构;突出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更加重视战略投资,更加重视长远回报。
抓好“四项重点”是:一、提升现有资本使用效率,优化管理流程,改善产品结构,减少存货和应收账款。二、抓紧处置不良资产,不属于企业核心主业、长期回报过低的业务,坚决压缩,及时退出。三、提高投资质量,把是否创造价值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标准,确保所有项目投资回报高于资本成本,投资收益大于投资风险。四、优化资本结构,有效使用财务杠杆,降低资本成本。要将价值管理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抓住价值驱动的关键因素,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四条政策”是:第一,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对研究开发费用视同利润来计算考核得分。第二,鼓励为获取战略资源进行的风险投入,对企业投入较大的勘探费用,按一定比例视同研究开发费用。第三,鼓励可持续发展投入,对符合主业的在建工程,从资本成本中予以扣除。第四,限制非主业投资,对非经常性收益按减半计算。这些政策,对于提升中央企业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央企业要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制定配套办法,完善考核制度,确保政策发挥效用。
黄淑和要求中央企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做好以下6项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新的业绩考核办法;扎实抓好经济增加值考核的组织实施;大力推进全员业绩考核;规范和完善董事会企业业绩考核;认真做好考核目标上报与结果核定工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和《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两个文件精神,切实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李延生 徐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