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企业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海信双引擎战略撼动全球市场
来源: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0/1/4 16:28:45     
在全球平板电视市场上,海信与三星是最早发力LED液晶电视的企业。在全球冰箱市场上,海信今年的增幅翻番,目标锁定全球霸主。在全球家电市场上,海信是变频技术的最坚强推动者,目前已经将变频技术成功应用于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多条产品线上,并取得了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海信已经建立起横跨数字家电、TD通讯、IT数码多个领域,构建了从上游关键核心部件到全球生产基地的布点以及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产业链 
在全球平板电视市场上,海信与三星是最早发力LED液晶电视的企业。在全球冰箱市场上,海信今年的增幅翻番,目标锁定全球霸主。在全球家电市场上,海信是变频技术的最坚强推动者,目前已经将变频技术成功应用于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多条产品线上,并取得了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海信已经建立起横跨数字家电、TD通讯、IT数码多个领域,构建了从上游关键核心部件到全球生产基地的布点以及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产业链。

  在中国市场上,海信素有中国版“索尼”的美誉,核心就在于其近年来一直埋头坚持并推动了产品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完成了技术推动下的市场竞争体系提升,最终打通了技术与市场的任督二脉,实现了在全球信息家电市场上的飞奔前行。

  “毫不夸张地说,海信将是未来5—10年全球消费电子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之一,也将是最令海外企业敬畏的企业之一。”一位行业观察家如此点评。

  对技术的坚守终有大回报现在来看,海信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当年创业之初就确立的技术发展路线和敢于冒险的企业精神图腾。

  2005年,海信历经5年时间成功推出了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 它使中国年产量7000多万台的彩电从此结束了无“中国芯”的历史。当时业内有说法称“不研发芯片是等死,研发是自己找死”。因为芯片研发不仅是技术上的难题,也是投入上的难题,每一次实验,都要好几百万元的投入。况且,2000年时,正是全球半导体行业最低迷的时候,连业界的领导者都很迷茫,不知何去何从,只忙着裁员节流、出售某些业务部门。就是在如此萧条的大环境下,海信决定进军集成电路行业。值得注意的是,担负该项目研发的工程师们还是一些初出茅庐、没有任何基础的新手。

  对于这次赌博式的决定,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有他自己的解释:“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基础与核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我们清楚,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就永远没有选择产品的权力。”

  这种冒险的精神和对技术的执著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电子工业部批准青岛电视机总厂 (海信集团前身)为彩电生产厂,从国外引进彩电生产线。公司认为,从振兴民族工业的角度考虑,引进技术就要引进最好的,便顶住了巨大压力以高于当时普通生产线4倍的价格选择了世界一流的生产线。

  引进先进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消化和吸收,1985年海信即实现了第一次腾飞,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山东省电子业、全国电视业第一名。随后,海信对技术的投入便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海信推出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矢量变频技术,不仅打破了日本企业对中国长达8年的技术封锁,而且在冰箱等产品上成功应用。2004年起,海信即着手筹备电视液晶模组项目。

  对此,有同行认为海信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面板企业则担心 “抢饭碗”。

  在种种质疑声中,2007年,海信率先研制出了中国的彩电液晶模组,并建成了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打破了我国液晶模组几乎全部依赖外国的现状,目前海信液晶模组已形成 5条生产线、150万片的年产能。

  在多媒体领域,2008年海信又一次“冒险”成功,领先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世界最薄LED液晶电视并批量上市,成为当时全球能够批量生产LED背光源液晶电视仅有的3家企业中惟一的中国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海信创建了全球第三大智能交通标准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家目前也是惟一一家自主研发并成功制造10GPON光电转换器件的企业……技术投入带来的回报也是巨大的:海信平板电视连续6年领跑,优势仍在扩大,从13年前在中国首推变频空调,到专注变频,海信已连续13年领跑中国家用变频市场;从第一款CDMA彩屏手机,到率先推出符合各种3G标准的手机产品,海信走在中国移动终端设计技术的最前沿;不仅是中国光通信产业领域的主流供应商,还在北美“光纤到户”市场中海信光电转换产品占有率超过70%。对市场投入强调健康匹配与技术上的“冒险”相比,海信在市场层面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却是稳健,以健康、可控制性下的市场份额最大化。多年来,海信始终坚持稳健经营、利润比规模重要、健康比盈利重要的理念。

  所谓稳健经营,海信的理解就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使企业获得长期持续发展,就要克服短期行为,就要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资产,就要将人才和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两个根本性的支撑点,就要不断强化自我创新的机制,就要形成“开放式”管理,就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就要处理好规模与效益、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将企业做实、做厚、做强,以有利于企业的长期成长。

  用周厚健最直白的话解释,稳健经营的关键内涵就是 “今天要想到明天的事,今天要为明天创造条件,今天要为明天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实现的防范措施”。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海信以制度保证不欠款。“个人认为,拖欠供应商的资金,尤其是大额拖欠,是最大的造假。这虽不是具体数字的造假,但却虚假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和能力,造成事实上的整体的假相,比数字造假更严重,会给企业未来埋下巨大的风险。”周厚健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海信就要求各公司不得合同外拖欠货款。即使收购科龙后,海信科龙面对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也努力做到了在过户后不到一年就向供应商承诺,严格履行合同的付款条件。

  2005年8月,海信直接收购科龙的计划受阻,科龙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危机,海信则面临救不救、怎么救科龙的难题。救的最直接措施是注入资金,可是,海信能否成为科龙股东尚是未知数,如果钱直接被银行和供应商划走怎么办?海信能否承受这笔损失?海信创造性地提出了“代理销售”的模式:海信拨给科龙资金促使企业运转,形成产品后必须在海信的营销渠道中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是商家欠海信的,形成的产品也是海信的,这样可以保证一旦科龙出现异动,尽可能多地保证海信3.01亿元资金的回收。

  “稳健经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少犯错误,不犯大错误。”周厚健说,“1992年以来,海信不敢说没有错误,但大错误没范过,决策性的错误没范过。行业内不少大企业,短时期内的发展速度曾比海信快,但到今天来看,以十几年的时间段看,它们没有海信发展快。”

  海信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探索。不久前,周厚健收到来自美国CEA的官方邀请,其将作为中国受邀第一人于2010年 1月在美国 CES展的全球高峰论坛上做关于新兴市场的技术和产品的主题演讲,同台演讲的嘉宾有微软、诺基亚、Intel等企业的首席执行官。
责任编辑:贾迪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海信, 引擎, ,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