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创新报道 > 创新报道 > 正文
李开复“创新工场”量产明星小企业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9/9 10:05:42     
据身边工作人员说,李开复照片上的开心笑容,她近3年都很少见了。而李开复现在的最大目标是培养出至少一个拥有国际品牌的公司。 
据身边工作人员说,李开复照片上的开心笑容,她近3年都很少见了。而李开复现在的最大目标是培养出至少一个拥有国际品牌的公司。

    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投资模式:由母公司投资团队搜集项目、招兵买马,打点一切,再招聘创业者,分给其项目、人马和资金,一年后更劝其脱离独自发展。这就是原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现在要做的“创新工场”,他计划一年分离出5个公司,10年培养出500至1000位会创业的“精英”。为了这个计划,李开复要在5年里募集8亿元,目前投资牵头者为大名鼎鼎的台湾“制造大王”郭台铭、IT教父柳传志、新东方创办人俞敏洪、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等。

    培养500至1000位精英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创业。”李开复说,在过去的一周里他只休息了十多个小时,眼里布满血丝,但谈到未来计划时音量却突然提高,说起前因后果来滔滔不绝,已是一副不知疲倦的创业者模样。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创业模式。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初期设计为110人规模,其中包括创业者、法务、财务和人事部门,借鉴了谷歌内部对于创意项目的筛选模式,“大家讨论产生创意,我来评定,每年挑选20个去尝试”。最后,这20个创意会缩减为5个成型的公司,“我帮他们挑团队,帮他们处理公司运营,帮他们独立”,直到一年后子公司可以脱离创新工场,李开复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我还会帮他们找风险投资”,李开复说,而创新工场也会参与追投,“也许持股20%”。

    “我最大的目标是培养出至少一个拥有国际品牌的公司。”李开复说,“如果这个目标不能实现,只要我能培养出500至1000位会懂得运营高科技公司的‘精英’,也算是一项成就。”目前,创新工场已开始接受创业者简历。

    多位资本大鳄力挺

    毫无疑问,对于有志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创新工场”就像是一项福利,它给项目、给钱、给人,唯一的问题是,每一个创业者都必须通过李开复的面试。“而我最大的优点就是会看人,这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李开复说,他曾经主导创建微软亚洲研究院,又一手搭起谷歌中国的架子,这些经历成为他寻找投资时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在投资人方面没遇到什么疑虑,很多人我之前甚至没沟通过”。

    据李开复介绍,创新工场在5年内需要8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目前已到账1500万美元,“其他也会很快,前天晚上还有朋友追着要投资”。到目前为止,郭台铭、柳传志以及俞敏洪都代表企业向他投资,郭台铭昨天甚至还特意出席发布会给李开复捧场。

    最累的风险投资方式?

    没人能否认,这样的投资计划会让主导者十分疲倦。

    “但这是个中国特色”,李开复说,在他所熟悉的硅谷,人脉和信息都更加畅通,小团队创业十分自然,“不需要这种充满指导的投资方式”。此外,在美国,愿意在企业初期进行小额投资的“天使投资人”更是高达26万,“在国内我不能说只有3个‘天使’,但确实很少见”。

    “李开复的做法能够尽量消除投资早期的风险,并且规避创业失败的风险,这要求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掌控团队,的确会很累,但做更专业的投资就必须这样。”资深互联网分析师吕伯望评价说。而面对这个问题,李开复只是回答说,“当然我会很累,但是我也绝不会是控制狂”。
责任编辑:王雅思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李开复, 创新, 工场, 明星, 小企业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