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着力抓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三个重点,先后荣获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和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等称号。
“现在这里的入驻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器械研究、电子信息产品等多个领域。”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徐州市注重发挥徐州科技创业园的龙头作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目前,已拥有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徐州市高新技术创业园、徐州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徐州市知识产权创业园4家创业孵化器,已有240余家企业入驻,年技工贸收入达6亿元,成为苏北乃至江北最大的科技创业园区,并被授牌为全省惟一的省级 “333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同时,徐州市加快各类科研机构建设,目前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6个、高校博士后流动站11个。另外,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了徐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截至2008年底,科技服务的机构数量和科技服务总收入连续三年持续增长,从事科技服务的机构达到69家,科技服务总收入达到6.14亿元。
徐州市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近年来,徐州市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税收政策落实机制,2008年共减免税额11207万元。市政府还设立了100万元的专利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专利发明创造的资助和鼓励。另外,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2008年全市共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109项,获奖项目申请专利 132件,创造经济效益38.62亿元,创汇13116万美元。
“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这款高空作业车的售价比同类产品高出40%。”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企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实现高附加值,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海伦哲公司去年仅高空作业车一项的销售就有5000万元。
近年来,徐州市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群,光伏产业、可再生能源、工程机械等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升。2008年,徐州市新增2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92.22亿元,同比增长72.97%,连续6年高速增长,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沙会堂 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