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创新报道 > 创新报道 > 正文
创新发展理念 打造中国运输航母
来源: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09/7/24 11:00:19     
“九五”期间,中国长航已累计亏损10多亿元,加之历史包袱和人员负担过重,企业经营十分困难,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九五”期间,中国长航已累计亏损10多亿元,加之历史包袱和人员负担过重,企业经营十分困难,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集团党委引导干部员工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集思广益,针对观念滞后、结构不合理、体制僵化等主要问题,确定了“十五”期间前两年以改革调整为主、后3年以加快发展为主的工作思路,坚持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在多重内外困难和压力下,推出了 “退、调、转、统、合”5个步骤,用3年的时间就使企业走出困境,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一是退出客运。果断退出没有市场前景,“九五”期间累计亏损3.7亿元的长江中下游普通客运,减少了油耗和人工成本,妥善平稳安置分流6000多名下岗职工,使客运板块每年减亏1亿元以上。盘活的客运资产转向水上旅游,“国宾船队”高级涉外旅游船和“长航江山”系列国内旅游船已在长江水域上形成强势品牌。

  二是调整货运。对散货运输结构进行调整,集中原来4个地区公司的优良货运资产组建了干散货运输总公司(现在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使船舶效率大幅提升。干散货业务由2002年调整前的亏损1亿多元,变为调整后每年产生综合效益1亿多元,为公司集中优势发展核心业务———江海联运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三是转移油运。受“三江管道”运输严重冲击的长江油品运输向海上转移,使旗下的油运船队成为中国原油运输的生力军。目前,海上油运的运量和收入已经超过长江,成功地将“三江管道”运输对船舶运输造成的致命危机转化为商机,使长航与中石化等大客户的关系更加巩固,双方签订了长期稳定的运输协议,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四是统一“工业”。对旗下原来分散经营的五大造船厂实行统一经营、统一协调、统一资金、统一采购、统一设计的“五统一”管理,通过对外开放,重点开发出口造船市场,借外力、挖潜力、增活力,使工业板块逐步由每年亏损5000至6000万元,到2007年盈利7亿多元。短短几年,中国长航船舶重工培育了一批在国际造船市场上能打得响的知名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如今,手持的订单排到了2012年,并连续5年跻身中国造船业十强。

  五是合资燃贸。长航与中石化合资经营水上燃油贸易后,规模快速增长,连续实现盈利过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成为长江水上加油市场的标杆企业。

    借壳上市 强强联合促双赢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探索观念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使企业沿着健康、科学的轨道走出一条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中国长航探索的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有机结合及合资合作、强强联合的发展新路,正是中国长航在众多探索中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

  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珠联璧合。“十五”以来,公司积极探索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有机结合的途径,在债务重组、发行企业债券、资产重组、资产经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继与中国工商银行成功实现债务重组、成功发行10亿元10年期“04长航债”及南京水运3.2亿元可转换债券之后,2006年实现干散货运输资产的“借壳上市”。长航凤凰的成功上市,被证监会推荐为重组加股改的一次成功范例。2007年,长航启动油运产业的江海重组,海运整体上市。同时利用航运周期波峰波谷变化的规律,在船价高位时处置了一批经营难、效益差的老旧船舶,出售了部分在建的适价油轮及新船订单,在船价低谷时买入适航运力,既规避了经营风险,获得较好的资产运作收益,实现了资产增值,又开辟了船舶运贸结合的新路。通过与国内外银行签订综合融资授信合作协议,目前综合授信额近500亿元,为实现集团战略和主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中国长航的振兴发展如虎添翼。

  合资合作,强强联合,为创新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长航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树立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实现了合作双赢的目的。长航的燃油贸易在“资质、资源、资金”十分困难、水上加油站遍地开花你争我夺的情况下,积极与中石化平等协商,达成合资合作、联合经营的共识,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双赢,成立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探索了国有企业强强联合的发展路子。如今,企业劳动生产率及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成为横跨长江流域及沿海7省市水上燃油供应的旗舰。

    科技创新 加大投入增实力

    2008年以来,长航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了渠道顺畅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每年提取3000—50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用于解决集团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主营产业各单位则按照年产值0.5%左右提取科技创新基金,用于解决自身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并将科技投入列入了年度财务预算,确保企业科技创新长效投入机制的落实。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的主业发展,公司提出 “建设节约型企业,营造绿色长航”的奋斗目标,着力开展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运营节能的创新工作,先后研发和引进消化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系列船型十余种。从4.6万吨至30万吨系列海上油轮、1000吨级川江油轮、3000吨特种化学品船、2000m3至4000m3系列LPG船、33000吨近洋杂货船、5000至10000吨系列江海直达散货船、4400吨运河标准船组、5000吨级散装水泥自御船,256TEU、400TEU敞口集装箱船、ATB海上集装箱船组等。

  船型的创新为运输主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运力由“九五”期末的304万吨增至2007年的500余万吨,年增幅达10%以上。运输主业向海洋的拓展取得成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长航集团公司在造船领域不断创新,5200吨空中客车滚装船、1.85万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等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以“分节驳顶推船队运输成套技术试验研究”为代表的50多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科技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责任编辑:王雅思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创新, 发展, 理念, 中国, 航母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