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产经新闻 > 产经新闻 > 正文
“节能补贴”有望推动热水器升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时间:2009/3/24 11:40:39     
“家电下乡”已如火如荼的展开,热水器刚被列入下乡补贴范畴,将“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的方式借鉴到城市当中是否可行?尤其是借助财政政策推动的力量,在城市当中普及节能型热水器产品,一方面推行节能环保,另一方面拉动内需,岂不是一举两得 
“家电下乡”已如火如荼的展开,热水器刚被列入下乡补贴范畴,将“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的方式借鉴到城市当中是否可行?尤其是借助财政政策推动的力量,在城市当中普及节能型热水器产品,一方面推行节能环保,另一方面拉动内需,岂不是一举两得?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谢朝华律师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建议,应当将“家电下乡”的成功模式合理移植,在城市中针对达国家一级能效标准的燃气热水器产品也实行13%财政补贴。“此举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谢朝华表示,去年两会期间他就“节能补贴”问题提出议案,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包括《人民日报市场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党政核心媒体;《第一财经日报》、《金融时报》、《经济观察报》等财经媒体;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都作了专门报道。

  随后广东省与国家相关领导也开始对节能热水器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亲赴顺德,参观考察了燃气热水器节能环保的代表性企业———万和集团,并对其在自主创新以及节能环保方面的成绩表示肯定。而无独有偶,去年11月份,温家宝总理视察珠三角地区,在走访格兰仕、万和等企业时表示:“要加大对企业贷款担保、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财政支持。”

  以财政补贴方式,解决城市家电升级换代问题“家电下乡”无疑是近几年家电行业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其带来的辐射效应也相当巨大,有行业专家估计,“家电下乡”将有望拉动9200亿元的内需市场。而城市的家电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为什么还需要进行补贴呢?

  谢朝华认为,如今“家电下乡”补贴要解决的是家电产品普及的问题,而城市面临的是产品升级的问题,实际上两方面的需求同样急迫。以燃气热水器为例,冷凝式热水器就是“节能”的代名词。

  据了解,按燃气热水器的国家能效标准规定,一级能效比要达到96%以上,能达到此标准的只有冷凝式热水器,该种热水器比普通燃气热水器节能12%—25%,以用户每天使用0.5小时,气源为液化石油气计算,6万台热水器每年可节省约10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少排放约350万立方米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多年来,冷凝热水器的市场却持续“寒冷”。 从2005年,万和、万家乐、林内、海尔等先后将冷凝式热水器推向市场,但这几家的冷凝热水器多年来的市场状况都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冷凝热水器的的制造工艺及技术相对复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研发费用也相对高昂,因此售价不菲。只有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才能破解这一难题,推动其迅速普及。

  金融危机:

  普及节能产品的最佳时机究竟“节能补贴”的方式对于推广节能产品本身有没有实质的作用呢?

  万和集团营销总监宫培谦向媒体记者讲了冷凝热水器如何“破冰”的故事。据赛诺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几大燃气品牌从2005年起至2007年底,共计销售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仅万余台。而在2008年的两会之后,万和响应“节能补贴”,针对高端的冷凝热水器产品提供了100—400元不等的补贴,市场的效果非常明显,冷凝热水器产品的销量增长了3倍。

  这表明,高价问题是推广节能产品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可以通过补贴降低其售价,消费者一定乐观其成。“但是,补贴的方式不应当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应当是国家统一的财政补贴政策,以此扶持行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推动节能产品的普及。”宫培谦表示。

  宫培谦认为,金融危机中应“危中有机”,现在就是借助财政政策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财政补贴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节能产品售价,使节能产品普及,另一方面也是直接拉动了内需,可谓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南方)
责任编辑:贾迪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节能补贴, 热水器升级, ,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