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产经新闻 > 产经新闻 > 正文
详析14家上市银行半年报 细节之处见真功
来源:证券日报       时间:2008/9/2 17:17:43     
 
    编者按:上市银行队伍迄今已壮大到14家之多,14份财务报表2000页,细节的比对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银行。上半年理财产品的销售风生水起,数万亿元的规模羡煞贫血的股票市场;同样在争中间业务,各家的成本差异大不同;为备战私人银行,专业理财师的队伍迅速壮大…… 

    中间业务收益逾843亿元 建行成本最低 

    14家上市银行通过手续费及佣金方面收入净赚843.21352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4.8亿元位列榜首,中行223.65亿元,建行201.68亿元紧随其后。 

    一向被认为是国内零售银行领头羊的招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5.34亿元,同比增长53.68%,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至14.24%.中小银行的业务模式优势难敌国有大行的规模经济(见表1)。 

    分类混乱同类项难寻 

    业务细节差异大
 

    银行的营业净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净利息收入和净非利息收入。而净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汇兑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损失、其他业务收入等。近几年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所形成的收益主要是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仔细研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变化与分布,才能发现各银行之间中间业务发展的具体差异,然而银行各自为阵,手续费及佣金业务的分类千差万别,横向比较非常困难。 

    记者统计后发现,各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分类标准都不相同,其中四家银行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分为六类,三家分为七类,四家分八类,还有三家分为九类。仔细比对后记者发现,竟然没有任何两家银行的分类完全一致!各家银行共有的业务分类只有结算业务手续费、代理业务手续费和银行卡手续费三项。 

    求同存异比较后发现,招行的银行卡手续费、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是支撑其中间业务的两大收入来源;北京银行的代理手续费则是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里占比最高的;建行的代理业务手续费高达61.90亿元,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总额209.26的30%. 

    另外,各家银行的“独门”业务(即仅有自家或少数银行引用的业务类型名称)更是表现不俗:浦发银行的“理财和咨询顾问费”一项表现最为突出,为2.67亿元;华夏银行的“信用承诺手续费及佣金”1.42亿元,占比27.6%;民生银行则是以16.88亿元的“融资顾问收入”占据自身中间业务收入的55%份额。 

    而从各银行所分类列出的收入项目,很难搞清楚,上半年该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收入多少?代销基金、保险产品收入多少?通过托管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或者客户资金收入多少?投资银行业务又带来收入多少?……很多投资者关心的细节,都不是银行的业务分类表格里能体现出来的。 

    有些银行会在“行长报告”或“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以文字的形式披露,但很多银行却对细节只言未提,给投资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样按照各自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有利有弊,利在于各公司可以按照各自偏好进行操作,简单易行;弊在于看到信息披露的非银行内部人士很难横向比较出各银行的业务侧重实际情况,难以发现个别银行的隐瞒“短板”或不露富行为。 

    诚然,上市银行,乃至上市公司如何能尽可能全面统一的披露信息,并非朝夕间可以解决的问题。但仍需各方持续努力。 

    看成本收入比 

    谁在用小付出博取大回报
 

    深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很快,2008年上半年的同比增幅分别达到81.6%、99.06%、155.69%、92.26%,但因基数太小,高速发展之后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依然只在4%到6%之间。工行、建行、招行等都在14%以上,分别为15.8%、14.92%、14.24%,而中行凭借其中银香港的优势,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0.52个百分点,达到31.54%。 

    船小好调头的谚语不能在银行业应验,小银行面临着更严峻的主业转型的困难。如何不单纯依赖存贷利差,放大中间业务的收入贡献效应,是每一家银行都要仔细思考并努力实现的理想。 

    而各家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你争我抢的背后,是成本收入比的巨大差距。各家银行的总成本收入比基本都可以维持在30%上下,伯仲难分。但单纯从中间业务考量,那差距可就大了去了(见表2)。 

    看成本收入比,才能看出谁的经营最节约,最小投入获得了最大产出。 

    除宁波银行外,各银行的中间业务成本收入比(手续费及佣金成本收入比)呈同比下降态势,14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成本收入比的算数平均值为11.02%.建行、工行、民生、南京、中行、兴业、招行都已经将该比例控制在10%以内。 

    从表格中不难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城商行的成本比大型国有银行难控制,宁波银行、北京银行、深发展、浦发和华夏等均高于14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但这并不代表银行整体的成本收入比就会很高,比如北京银行,其中间业务成本收入比为14.51%,而银行整体成本收入比仅为21.33%,远低于行业30%左右的平均水平。 

    而城商行中的南京银行在控制中间业务成本方面很是优秀,甚至比中间业务占比最高的中国银行也毫不示弱,中行上半年的手续费及佣金成本收入比为7.25%,与建行和工行的3.62%、3.89%有较大差距。 

    南京银行将手续费及佣金成本收入比控制在4.72%,很令人钦佩;而看到上年同期这个数字是23.42%时,那就是很令人惊讶了。在存款利率提升,银行成本普遍上升的时候,能够将成本缩减80%,南京银行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只可惜他的中报薄薄99页,其中奥妙难以通过简单的数字参透。(记者 张胜男)  [NextPage] 

    表1:14家上市银行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表 

    银行名称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同比增长 占营业收入比重 占比提高百分点(亿元) 

    工行      244.8         48.03%     15.80%        1.74 

    中行      223.65        45.14%     31.54%       10.52 

    建行      201.68        59.30%     14.92%        2.17 

    交行      46.53         50.19%     12.36%        0.97 

    招行      45.34         53.68%     14.24%       -1 

    民生      30.72        211.88%     10.54% 

    中信      13.81        128.26% 

    兴业      13.8048      204.07%      9.19% 

    浦发       8.99322      99.06%      5.38%        1.49 

    华夏       5.1407       58.93% 

    深发       3.80534      81.60%      5.30%        1 

    北京       2.49         92.26%      4.36%        0.23 

    宁波       1.73045     160.43%     10.78% 

    南京       0.71901     155.69%      4.90% 

    表2:14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成本收入比统计表 

    银行        2008年上半年             2007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成本收入比    手续费及佣金成本收入比 

    建行          3.62%                   4.60% 

    工行          3.89%                   3.91% 

    民生          4.34%                  10.37% 

    南京          4.72%                  23.42% 

    中行          7.25%                   9.53% 

    兴业          9.42%                   — 

    招行          9.71%                  11.55% 

    交行         10.52%                  14.63% 

    中信         10.96%                  15.38% 

    宁波         13.07%                  11.77% 

    北京         14.51%                  29.50% 

    深发         18.94%                  20.15% 

    浦发         21.09%                  28.77% 

    华夏         22.25%                  27.97% 

    表3: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比较表 

    银行 手续费及佣金 银行卡手续费 银行卡手续费 银行卡收入占手续费收入(亿元)   (亿元)     同比增幅   及佣金收入的比重 

    建行   209.26       32.58       41.71%       15.57% 

    工行   254.7        31.67       29.10%       12.43% 

    中行   241.13       21.49        -            8.91% 

    招行    45.34       12.77       64.56%       28.16% 

    交行    52          12          32.57%       23.25% 

    中信    15.51       3.67       147.97%       23.66% 

    民生    32.11       3.47         -           10.81% 

    浦发    11.4        1.91       230%          16.75% 

    兴业    15.24       1.57       104.20%       10.30% 

    深发     4.7        1.02       104.00%       21.70% 

    华夏     5.14       0.53         -           10.31% 

    宁波     1.99       0.46       578.90%       23.12% 

    北京     2.91       0.38         -           13.06% 

    南京     0.75       0.00026    145.50%        0.03% 

    五家私人银行优质客户数大比拼 

    2007年,中国私人银行元年;2008年,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遍地开花。而私人银行的基础是各银行原有的高端客户,这是首轮私人银行“圈地”战中的最重要筹码。在14份半年报中,只有工行、招行、交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五家银行公布了中高端客户的相关数据。 

    今年3月份,工商银行向高净值客户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用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中报披露,该行拥有金融理财师(AFP)5426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861人,数量稳居同业首位。同时,截至6月末,其高端客户——理财金账户客户数达38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9万户,增长26.2%.据了解,工行的理财金账户门槛为20万元,比其他银行的50万元要低一些,因此数量庞大,几乎是以招行为代表的其他银行客户数的十倍。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招行管理的资产中六成以上来自于中高端客户;存款客户中,三成以上的账户资金都在50万以上。招行中报为证:“截至2008年6月30日,本公司的零售存款客户总数为3,627万户,零售客户存款总额人民币3,727.82亿元。其中金葵花客户(指在本公司资产大于人民币50万的客户)数量36.4万户,金葵花客户存款总额为人民币1,350亿元,占本公司零售存款总额的36.21%.管理金葵花客户总资产余额达6,138.13亿元,比上年增加1,428.38亿元,增长30.33%,占全行管理客户总资产余额的61.91%,比上年提高了6.8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推算,招行管理的资产总额已达万亿之巨。 

    中信银行截至报告期末,理财客户达到72.36万人,比年初增加近17.53万人;管理资产总值超过50万元的贵宾客户总数为8.05万人,比年初增加1.39万人。 

    兴业银行披露,该行零售VIP客户数47.57万户,个人网银客户数118.37万户。 

    这就形成一个直接的对比,招行管理资产超过50万元的“金葵花客户”有36.4万户,而中信银行的同等水平客户数则是8.05万人,在零售业务方面起步较早的招商银行目前来看处于有利形势。但兴业银行的47.57万户是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多的,但不知他的门槛高低。 

    交通银行在高端客户资产占比方面又胜过招行,但是交行并没有披露客户数量方面的只言片语,说的全是增幅和比例。按理说银行讲求的是80/20法则,而在交行的上半年个人资产新增额比较中,甚至体现的是90/10法则。交行中报表示:“报告期末,个人中高端客户数量较年初增长10.09%,占比提高了2.39个百分点;中高端客户新增资产额占集团管理的全部个人资产新增额的97.75%.”优质客户的资产实力与贡献度可见一斑。 

    浏览各家银行的半年报,主要财务指标的靓丽数字为黯淡股票市场增添一抹红色。净利润上半年同比增幅最低40.65%,最高162.62%;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翻番的银行有中信、浦发、南京、北京、招行、民生等六家,占比接近五成。华夏、深发展、宁波银行三家银行的业绩增速也在90%以上。 

    追寻业绩大增的原因,可以发现几乎所有银行自己归纳的净利润增长的原因都是一致的:(1)生息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利息净收入增加;(2)中间业务快速发展,非利息收入大幅增长;(3)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不良贷款与不良贷款率保持“双降”,信贷成本继续处于较低水平;(4)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 

    其背后的艰辛,具体的盈利通过上述四点解释,我们是丝毫看不到的。 

    比如,随着一次次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面临着存款压力增大,存款利息成本上升到压力,而很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仅有3成多,高比例的定期存款,更是为银行的净利息收入部分施压。 

    而理财产品方面,其他很多金融机构都羡慕上半年资本市场不好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依然风光无限,并且认为银行从信贷类理财产品中跟企业和投资者两头赚钱,收益在五个百分点之上。但是计算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发售实现的中间业务净收益率,基本都在1%到3%之间。这要么说明银行的理财产品并非暴利行业;要么说明理财产品之于银行的收益并不单单体现在明处。笔者比较倾向于前者的猜想:银行的净利润总额2300亿元,其中中间业务贡献率约占10%,即230亿元,与2.35万亿的理财产品销售总规模相比,刚好是1%. 

    可见,理财产品市场同当年的信用卡市场一样,热闹的背后,是赚不了多少钱的无奈。 

    银行高端客户数及客户门槛 

    银行名称  客户类型   客户数量    门槛 

    工商银行 理财金账户  381万户    20万元 

    招商银行 金葵花客户  36.4万户   50万元 

    中信银行 贵宾客户     8.05万人  50万元 

    兴业银行 零售VIP客户 47.57万户  不详 

    工商银行境外机构 

    上半年资产余额逾430亿美元
 

    记者昨日从中国工商银行获悉,上半年该行境外机构发展势头良好,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保持优良。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境外机构资产余额已超过430亿美元,较年初增长22%.半年来,境外机构实现拨备后利润2.4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超过9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8%.同时,工行境外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49%的较低水平,较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 

    此外,工行参股20%的南非标准银行上半年也取得了不俗的经营业绩。按国际会计准则,截至6月30日南非标准银行净利润达73.96亿兰特,比去年同期增长16%.最近,南非标准银行宣布今年中期分红为每股1.93南非兰特,为此上半年工行将获得5.88亿兰特(约5.5亿元人民币)的股息收入。 

    工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今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经营环境下,工行境外机构能够交出这样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实属不易,充分体现了各境外机构在业务转型和创新发展上所取得的成效。 

    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该行境外机构的网络布局也进一步完善。2008年上半年,工行完成了收购澳门诚兴银行79.93%股权的交割。越南分行申设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境外监管报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多哈分行、工银中东、悉尼分行的申设已经分别获得所在国监管当局批准,开业在即。在香港的工商国际成功获颁投资银行业务牌照。8月5日,工行在纽约设立分行的申请也获得了美联储的正式批准。目前,工行已经将境外营业机构延伸至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分支机构总数达126家,与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60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境外网络已具规模。 

    东亚银行产品又添“新丁” 

    “溢利宝”全天候保本 

    市场不明朗同样孕育机会——从市场波动中获利的投资机会。日前,东亚银行(中国)推出了两款全天候人民币保本投资产品,“溢利宝”系列11及系列12.东亚银行表示,透过这两款产品,无论市场晴雨,投资者均有机会获得潜在回报。 

    其中第11款东亚“溢利宝”系列产品“全天候高低机会保本投资”挂钩3只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国银行股组成的看涨篮子与美国消费类股票组成的看跌指数。除提供到期100%本金保障外,该保本投资产品的投资收益将分为红利收益及到期收益两部分,并取决于看涨篮子内表现最逊色的挂钩标的之表现与看跌指数内挂钩标的之平均表现。同时,投资者可于每季度赎回日按当时市值提前赎回。 

    第12款东亚“溢利宝”系列产品,“全天候亚太金融保本投资”挂钩10只上市于亚太地区不同交易所的金融股票。除提供到期100%本金保障外,该保本投资产品的投资收益将取决于挂钩标的之股价波动幅度,而最低的到期投资收益更保证为投资本金的1.08%.同时,投资者可于每季度赎回日按当时市值提前赎回。 

    中信银行 

    推出中国旅行卡 

    本报讯 近年来,来华旅行的境外商务人士、游客逐渐增多,同时也给我国银行卡发卡及收单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日前,由中信银行联手中国银联共同推出了“中国旅行卡”,该卡的推出,可有效满足中国境外商务人士、游客和部分境内居民在中国境内旅游消费支付的需求。 

    “中国旅行卡”为采用银联标准发行的借记卡,可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消费使用。该卡采用固定面值、以磁条卡方式发行,面值有200元、500元、1000元人民币3种。卡面分别以中国著名旅游景点三潭映月、长城和天坛为主体背景,配合炫目的祥云底纹,使卡面更加美观,整套卡片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收藏性。 

    除了出色的卡面设计外,“中国旅行卡”的持卡人可以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张贴“银联”标识的POS机上进行消费结算,也可在张贴“银联”标识的自助设备及中信银行网点进行余额查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便捷性。客户只需到中信银行任一营业网点,便可即时办卡,购卡时无需提供身份证明、无需填表开户等繁杂手续。(张胜男)
责任编辑:吴桐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银行, 细节, ,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