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焦点评论 > 焦点评论 > 正文
评论:贝塔斯曼的“失败婚姻”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李福莹       时间:2008/7/21 16:18:39     
 

    要找一个贝塔斯曼“现任书友”实在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你是贝塔斯曼的书友吗?”“噢,那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当回答趋于共性时,记者放弃了在“大于30岁”的人群中的询问,转而寻找大学生、中学生,结果呈现,贝塔斯曼的“现任书友”大多是在这个群体,多少显示出贝塔斯曼在中国的基本状态——一次次被长大的读者抛弃,不得不缩身于青春市场。随着读者的成熟,贝塔斯曼反反复复的“离婚”、“再娶”,因为固定不住长期的读者群,贝塔斯曼很早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尽管是面向年轻人,贝塔斯曼也并不完全被大学生买账。“网络那么发达,当当、卓越、淘宝上不仅书多,折扣也低,现在谁还用邮寄图书目录这种方式买书啊,太老套了!”深圳大学的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

 

  除了几位“现任书友”对贝塔斯曼要关闭的消息感到有些可惜外,记者发现,多数“前任书友”都对此采取无所谓、甚至有点幸灾乐祸的态度。

 

  霸道规定不符合阅读习惯

 

  郭先生应该是贝塔斯曼在中国的首批会员之一。1995年,郭先生在《读者》上看到了贝塔斯曼登出的书单,因喜欢其中的一本书,便汇钱买了下来,从此成为贝塔斯曼的会员。“那个时候上网不方便,当当、卓越、淘宝还没有出现,买书有折扣的也不多见,当时觉得这种有人送书上门的感觉挺好的,可以靠图书目录买书,觉得很新鲜。”

 

  可是,郭先生与贝塔斯曼的“蜜月期”仅仅维持了一个季度就结束了,原因是贝塔斯曼的强制消费“制度”。贝塔斯曼规定,会员每季度必须至少买一本书,如果过了该季度一半的时间仍未购书,会收到一封提醒信。半个月内再补购书,即发送一本当季的“主要推荐书”,而且书到必须付款,否则将自动失去会员资格和会员费。

 

  郭先生便遭遇了必须买“主要推荐书”的经历。“他们把书送到我家楼下,要求付款,我拒绝了。”事后,贝塔斯曼有人打电话给郭先生,“询问”为何没有付款购书。“这本‘主要推荐书’折扣确实低,可是我不需要啊,我不可能花钱买自己不想读的书回家。”郭先生说。

 

  “如果现在退出书友会,你以后将永远失去加入贝塔斯曼书友会的权力!”贝塔斯曼工作人员的这句话更是激怒了郭先生,郭先生说,这样的服务态度让人心寒,因此他更是毫不犹豫地退了会。

 

  1999年,李小姐也曾经是贝塔斯曼的会员之一,最终她在坚持了3年之后选择了退出。“贝塔斯曼最失败的营销策略就是规定太多,比如规定会员每个季度必须买书,不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到后来我觉得自己实在没耐心玩这种游戏。我喜欢因兴趣看书,不喜欢别人以任何借口来打击我的兴趣爱好,甚至把兴趣变成一种负担。”

 

  除了青春励志,还是青春励志

 

  20岁的吴迟一直坚持没有退会,高中时代,她就是贝塔斯曼的书友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发现贝塔斯曼寄来的图书目录中,越来越难找到自己合适的书籍了。“我感觉贝塔斯曼的书更新得不快,选书越来越俗气,没有什么深度内涵,书的价格上也不便宜,活动也越来越少。相比之下,我会在当当网、淘宝网上,买到自己合适的书,折扣甚至比贝塔斯曼的还低。”

 

  从今年开始,吴迟发现自己一直没有收到书友会的目录,为此她还打电话催问了几次。近日,她收到了一封信,是贝塔斯曼的感谢函,说他们经过考虑,准备取消中国书友会的所有业务。“说实在话,虽然对它的服务越来越不满意,但毕竟也是这么多年的书友,一下子离开了,总觉得有点可惜。”

 

  37岁的于天是贝塔斯曼扩张实体书店时,被“卷入”的一个会员。2005年,于天在梅林家乐福闲逛时,偶然走进了贝塔斯曼的书店。“我当时觉得书店的装修很不错,很多书在其他书店里都没有。”在店员的推荐下,于天填了表格,糊里糊涂地成了贝塔斯曼的会员。从那时起,他每月都会接到贝塔斯曼寄来的图书目录,“我感觉贝塔斯曼所提供的书,大多数是青春励志类的书籍,我需要的不是这一类,觉得很有代沟。”

 

  幸好于天所处的时代,已是贝塔斯曼取消了“强制买书规定”的时候,否则像他这样数月都不买书的人,早会被贝塔斯曼发送“提醒信”了。“贝塔斯曼给我的感觉,内部管理越来越松散、混乱。”于天说。

 

  于天概括,当贝塔斯曼在图书的种类、购买的便捷程度、服务的态度,以及会员关心的价格上,都无优势可言时,走向失败是必然的。

 

  贝塔斯曼大撤退

 

  声音

 

  ●我有贝塔斯曼白金卡,并且还做过贝塔斯曼的员工,就在门店。没想到的是,我刚上了半年班,公司就在全国撤掉很多家门店,我很不幸就是被裁撤门店的员工。说实话,贝塔斯曼的书真的很贵,之前大家都卖原价,他的折扣多少能吸引顾客,但后来确实在各方面竞争不过当当和卓越等其他网站,导致我这样的铁杆会员也不想在贝塔斯曼买书了。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贝塔斯曼,希望他能改变经营模式,吃一堑长一智。

 

  ●早在1998年就加入了贝塔斯曼书友会,当时还在上大学的我在《读者》上看到了贝塔斯曼的广告。每次收到他们的书单都很兴奋地在上面选书,同学们还都挺羡慕的呢。但不到一年,我就发现贝塔斯曼成了累赘:每个季度至少要买一本书,但订书单上并不一定就有自己喜欢的书,而且还得到邮局汇款。另外,虽然书本身有一些折扣,但加上邮费实际上比原价还要贵。两年之后,正好大学毕业的我“趁机”退会——没有通知贝塔斯曼新的地址。

 

  ●仅强制消费一项就使贝塔斯曼流失了很多读者。贝塔斯曼规定,会员每季度必须至少买一本书,如果过了该季度一半的时间仍未购书,会收到一封提醒信。半个月内再不购书,即发送一本当季的“主要推荐书”,且书到必须付款,否则将自动失去会员资格和会员费。最初,贝塔斯曼书友会甚至还会给会员发律师信,被某些“贝友”称之为“恐吓信”。买书是种精神上的享受,当硬性规定让我们在不自愿的情况下施行时,精神享受就变成了精神压力。

 

  ●价格高也是贝塔斯曼的另一大弊病。书友刚入会时能以非常低的价格甚至是零价格选择一至两本图书,但此后的新书一般只打九折左右,再加上每单5~7元的邮费,实际价格甚至会高于原书价格。贝塔斯曼在送货方式和收费上也逊色于当当网和卓越网。

 

  贝塔斯曼还有一个让书友“伤心”的升降级制度,其书友中的白金卡会员如果当年累计购物未满299元就会降为金卡会员。对于书友会最重要的服务来说,贝塔斯曼做的也不尽如人意。一位白金卡会员书友曾买了两次书却均未收到,而一位重庆书友也曾遭遇汇款后贝塔斯曼却未收到的事情,而且这家拥有150万名会员的书友会至今仍无免费客服电话。

 

  “速度、价格、质量、态度,贝塔斯曼一样不占,它不倒谁倒?”

 

  ●我是小贝的会员,我认为贝塔斯曼不错,一年来我已经从小贝这里订购了300多元的书,我认为都还不错,今天收到小贝退出中国的消息我很伤心,就像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一样。我爱贝塔斯曼,我期待贝塔斯曼能再次归来。

 

  ●看来在别国的成功模式到我国不一定适应,走麦城太多了。

 

  ●贝塔斯曼是让互联网让电视打败的,新时代资讯和资料的获取现在都能在网上找到了,谁还需要去查书目啊。

 

  ●刚进入时,很喜欢贝塔斯曼,后来发现推荐的书不太喜欢,而且又以义务的形式规定消费者每季度买一本。这种经营方式使我越来越反感,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去买过它的书了。

 

  ●作为普通会员,他们给的书目上的书相当一部分好像是不怎么样的书。基本上没有自己喜欢的。

责任编辑:李治仪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 , ,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