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焦点评论 > 焦点评论 > 正文
美的:投资者抱怨不断 宏伟蓝图日渐沉沦
来源:华声国际传媒网 作者:赵枫       时间:2008/7/11 10:33:31     
 

    资本市场发展20年来,美的电器,是民营企业中的重要参与者。 


    只是,这一玩家角色,却经常引人争议。  


    作为首家实现了MBO(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美的原本给投资者描绘了一副宏伟的蓝图。  


    只是,在一系列失败的资本运作下,这一蓝图,日渐渺茫。  


    美的是国家跳水队的主赞助商,全面支持两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这一合作的主题词为“美的冠军,美的生活”。   
    但是,投资者们却抱怨,美的支持了中国跳水队,结果自己的股价,也跟跳水一样。  


    一些刻薄的投资者甚至说,美的给了跳水队一个“美的冠军,美的生活”,但它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却给了投资者一个“霉的冠军,霉的生活”。  


    一个事实是,跟格力等竞争对手的股票对比,这段时间,其跌幅也要凄惨许多。  


    三个利好,三次踏空  


    每逢利好,股价必跌——这已经成了美的电器的规律。  


    年初收购小天鹅,成功之后却引来了一阵暴跌。  


    美的电器2008 的第一大利好是收购小天鹅,自去年开始在白色家电领域加速扩张后,荣事达、华凌.小天鹅相继被美的揽入怀中,2月26日,美的电器以16.8亿元成功收购国联集团持有的小天鹅A股股票,从而成为小天鹅的实际控制人。  


    小天鹅作为洗衣机行业的第二大品牌,具有极强的技术实力和品牌价值。美的总裁方洪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小天鹅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非常符合我们的需要。”而基于相信美的强大的品牌并购整合能力,业内人士也对此多持乐观态度。  


    然而,资本市场却给投资者迎头泼了盆冷水。复盘当日,美的一度被打至跌停,收盘时跌幅达7.26%。此后,美的电器股价一路暴跌,从2月28日复牌至3月18日收盘,美的股价已从46.90暴跌至38.32元,最低曾达27.5元,跌幅近四成,市值蒸发数百亿元。直至3月19日,美的集团和开联实业出面护盘,宣布自动延迟即将到期的“大小非”解禁,才止住了美的电器股价的颓势。  


    “美的,原来生活是可以更霉的”,一个东方财富吧美的股吧股民这样说。  


    7月2日,美的电器发表公告,将与全球最大暖通空调供应商美国开利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根据签订的“排他性”协议,此后开利在中国的所有空调订单都将交给该合资公司。“美的电器携手开利借船出海”,“美的开利合资剑指海外”……市场评估此次合作可使双方获得制造和技术方面的互补,且至少可带来60万台的出口量,加快美的国际化进程。然而,7月2日美的电器在股市中的表现又一次让投资者失望了,下跌3.33%。  


    7月4日,美的电器中央空调成功中标印度Treasure Island总价超过2000万的大型项目工程,是迄今为止国产中央空调品牌在海外赢得的最大订单。但到7月4日收盘时止,美的电器周K线实现八连阴。跌幅令人咋舌。  


    收购,合作,签大单,三个利好,却成为三个利空,投资者不禁要问,美的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为何总是伤投资者的心,为何每次扩张带来的都是股价的下跌?  


    遭到外资的抛弃  


    日前,作为QFII在中国重点投资的股票,德意志银行、高盛已经相继减持了美的股票,可见对于美的,他们并不长远看好。  
    而在去年,美的曾与高盛谈合作,却因为损害和出卖投资者利益,被证监会叫停,这一步极大地打击了美的,使得其此后的资本运作陷入迷途,3月10日,美的召开2007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定向增发募集35亿元的方案。然而,曾经有意参与美的电器定向增发的高盛和德意志银行,退出了美的电器前10大流通股东的行列。位居流通股东第三、第五、第六位的QFII基金,瑞士信贷、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和耶鲁大学基金,也都部分减持了美的电器的股份。  


    根据一季报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按照减持市值排名,美的电器遭遇QFII减持市值最大,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3家QFII减持美的电器的市值达到9.34亿元。美的作为QFII第一重仓股的地位首次被撼动。目前QFII基金持有美的电器的股份比例已下降到15%以下。 

 
    业内人士认为,高盛减持美的股票或与去年美的与高盛的增发合作失败有关。  


    2007年8月29日,证监会发审委否决美的电器向高盛集团定向增发方案。据悉,美的与高盛的增发方案被否决,很可能与凯雷并购徐工引发的“龙头企业贱卖外资”争论有关。美的作为国内家电龙头企业,其成长红利应该让全体股东公平分享,而若以巨大的折价让高盛持股,对其他普通股东是不公平的。长城证券分析师何华峰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分析增发方案说, “高盛只需要花4.74元就能够获得1股,而流通股东在二级市场却要花30多块钱,这确实有些不太公平”。增发失败极大地打击了美的,分析师认为,此举不仅影响美的电器的国际化进程,无助于它借助高盛的渠道进军国际市场,也使其此后的资本运作陷入迷途。 

 
    在争议中迷失方向  


    其实,美的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经常引起市场争议的股票。时至今日,很多小散户犹对2005年关于美的小家电的“关联交易”丑闻记忆犹深。  


    2005年,美的电器公告称:美的电器将下属小家电业务作价24886.92万元出售给美的电器第一大股东美的集团。同日,“外人”格兰仕出价超过2.5亿元,却被无情拒绝了。在低价关联交易与高价公平交易之间,美的选择了前者,这个丑闻在股民与公众心目中像一个炸弹一样爆炸了,引起全国新闻界与中小股民猛烈声讨。   


    面对质疑的公众,美的在媒体上解释说,肥水不流外人田。然而,如果肥水流入大股东的自留地,放任大股东从广大中小股民身上“放血”,这是不公平的。为什么能出高价不卖,偏要低价卖?这一风波让美的的形象第一次遭到了质疑。  


    如果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尚有“有利于美的电器长远的发展”这个借口,美的几番搁置又被几番重提的股权激励计划更是让人看不懂了:美的,到底属于谁?  


    早在2006年11月份,美的电器就曾制定过股权激励计划。按照当时的方案,公司将授予美的电器总裁方洪波等公司董事、高管等共5000万股,占激励计划签署时股本总额的7.93%。然而,由于未能取得证监会批文而未能提交股东大会表决,该计划被第一次搁置。两年后,美的重提股权激励。2008年1月14日,美的电器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经通过了重新制订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涉及标的股票总数缩减为3000万股,比两年前下降了5.5个百分点;同时,规定了若干行权条件,包括2008-2010年净利润年增幅不低于15%。新方案比起两年前的方案行权条件严格了许多,但还是没能逃脱监管层的一纸规定。5月6日,证监会发布了《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规定股权激励与公开增发不能同时进行,美的股权激励计划再次被搁置。  


    分析师认为,监管层之所以出台相关的规定,目的是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股权激励输送利益,避免上市公司过多过滥地利用股权激励。美的股权激励计划之所以暂停,正是踩了“过多过滥地利用股权激励输送利益”这个地雷。(稿源:亿视网)

责任编辑:李治仪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 , ,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