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焦点评论 > 焦点评论 > 正文
“总额预算”能否破解央企薪酬困局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7/8 10:58:28     
“管理层年薪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以上,而大多数员工月工资一两千元,差距悬殊。”普宏德会计事务所有关负责人称,对央企财务统计年报中的天价薪酬,已经见怪不怪。消息人士透露,为加强央企收入分配管理,国资委启动了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事宜。 
    “管理层年薪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以上,而大多数员工月工资一两千元,差距悬殊。”普宏德会计事务所有关负责人称,对央企财务统计年报中的天价薪酬,已经见怪不怪。消息人士透露,为加强央企收入分配管理,国资委启动了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事宜。  

    央企高管年薪过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日前在参与审议企业国有资产法草案时称,央企高管的年收入与职工差距高达几百万,“建立公平的央企薪酬体系势在必行”。但问题是,通过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能否建立公平的央企薪酬体系?能否遏制薪酬差距越拉越大的现状?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具体做法是,参考国民经济发展宏观指标、社会平均工资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等情况,分行业制订和发布中央企业年度工资水平增长调控线,依法调控中央企业收入分配总体水平。各央企应按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本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编报本年度工资总额计划(预算),有关数据原则上应与财务预决算数据保持一致。利润总额下降的企业原则上不得增加工资总额。     

    这种概括式、纲领性的规定,能否扭转国企薪酬管理的无序和失控状态,我认为值得怀疑。先不说规定中有太多的“原则上”,单就“总额预算管理”本身来看,就存在诸多漏洞。首先,年度工资总额计划(预算)由央企来编制是否合理?所谓“本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何结合?“科学合理”又有什么标准?国资委又如何监督各央企的计划(预算)?其次,“总额预算管理”能否遏制内部分配差距拉大的倾向?即便是一些企业利润总额下降,无法增加工资总额,又如何确保高管们不会“牺牲员工以自保”?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央企,乃至大部分国企薪酬管理的困局,其实质是国企本身如何市场化的困局:按照市场化的标准,一些大型企业的高管,年薪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有人在,但这样的标准显然不能套用;而按照国有企业传统的管理办法,国企的负责人行使的是一种公权,就应参照政府工作人员的标准,由政府部门来确定薪酬标准,但如此一来,又将走上国企改革前“吃大锅饭”的老路,不利于国企的长远发展。     

    怎样才能建立公平的央企薪酬体系,笔者认为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方面要针对管理层,在强化激励的同时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严格限制其在薪酬分配中的自主权,特别是防止自定工资、乱发奖金等情况,同时要防止高管在职务消费上出现过多、过滥、公私不分等现象;另一方面,则要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和决策,赋予普通员工工资协商的权利,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法规,确保普通职工工资的增长幅度。
责任编辑:洪俊峰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总额预算, 央企, ,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