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焦点评论 > 焦点评论 > 正文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月高居8%的背后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6/12 10:23:27     
从3月份的8.0%,到4月份的8.1%,再到5月份的8.2%,中国PPI连续三个月在8%的高位平台上加速前行。再往前推移,PPI今年1月份为6.1%,去年10月份仅为3.2%。 
    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达到8.2%。

    从3月份的8.0%,到4月份的8.1%,再到5月份的8.2%,中国PPI连续三个月在8%的高位平台上加速前行。再往前推移,PPI今年1月份为6.1%,去年10月份仅为3.2%。

    作为反映物价总水平的重要指标,PPI实际上是生产者角度的价格指标,而大家更为关心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消费者角度的价格指标。位居CPI上游的PPI的一路上行,无疑会对物价总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PPI一路上行的背后,是能源、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不断上升的推动。

    “成本推动因素是PPI不断攀升的最主要原因。”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指出,目前能源、原材料、人工等价格都在上涨,必然推动PPI上涨。

    在工业产业链条中,可以看到,越往上游价格涨幅越突出。5月份PPI中,采掘工业上涨25.9%,原料工业上涨10.9%,加工工业上涨6.3%。

    从具体产品来看,能源和冶金产品价格涨幅突出。5月份,全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0.9%,汽油、柴油分别上涨11%、11.8%;原煤价格上涨24.1%;普通大型钢材出厂价格上涨27.2%,线材上涨43.8%。

    “从目前的数据看,汶川大地震对全国PPI的影响很小。”曹建海说。

    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了8.2%,而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11.9%,这3.7个百分点的剪刀差,预示着未来PPI上涨的压力。

    PPI一路上行的背后,是中国物价总水平处于较高位置,通货膨胀压力不减。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不断上涨,推动农副产品、轻工产品价格上涨,最终会传导至消费品价格,影响物价总水平。”曹建海描绘了这样一张价格传导图。

    去年二季度以来,中国CPI加速上涨。今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爬上7%平台,2月份以来站稳8%平台,5月份CPI数据将在6月12日发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此前在一个论坛上谈及当前中国物价形势。他认为,无论是从CPI还是从PPI来看,现在的物价,都是比较高的,而且出现同步向上的情况。

    不过,虽然出现了PPI与CPI同处高位的局面,但在当前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少有供不应求商品的背景下,PPI向CPI传导并非那么容易。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认为,虽然未来几个月CPI由于去年同期基数抬升等原因同比涨幅有可能会回落,但通货膨胀压力依然不减,当前宏观调控依然要把控制物价上涨放在突出位置,同时注意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变化。
责任编辑:洪俊峰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工业品, , ,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