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岁进入中南海警卫工作,在最跳脱的年纪,拥有了与实际年龄不符的稳重性格与过人经历;工作的特殊性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创业的苗头深深种在他年轻的心里;转业后毅然决定离开别人羡慕的工作环境,开始创业,家人的不理解与他人的眼光并不构成阻扰他的理由;老领导的谆谆教诲给予他信心,也让他决心给自己满意的答卷,成就精彩的人生。
他是谁?
纪培斌,“以渔”自由分享平台的创始人,90后创业者。在对这位稳重自律的创始人进行专访后,我们深入了解到他和他的团队,在做“以渔”这样一个全新产品的初心与终极奥义。
文质彬彬的气质,90后创业者的光环,我们想了解,在作为“中南海保镖”的那段时间里,对您的人生产生了哪些影响?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中南海的工作经历对于我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南海真正可以体会到那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很感谢那段经历。当时的我刚刚18岁,正是思想最跳跃的年纪。可是我们刚进中南海第一天就深深记住了两句话:第一句“是龙在这也要盘着,是虎在这也要卧着”。第二句“中南海无小事,事事关政治”。这两句话意味着海里的严格性及封闭性。也让我养成了相对稳重的思维及高执行力的做事方式。
您是如何走上创业这条路的,对您影响最深的一个人是谁?
因为工作的特殊环境,每天接触的看到的都是最精英的人和事,包括首长有时会接见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这对当时的我有很大的影响,转业后决定离开中南海开始创业,说实话当时对我来讲做这个决定是很艰难的,家里人都不支持我的决定。但当时海里有位老领导跟我说过一句话:“小纪啊,记住了,在中国,改变不了社会就努力的很好的去适应社会,相信你的人生会很精彩”。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让我下定决心,趁着年轻去成就一个精彩的人生。
您当时出来创业,主要做的是哪个行业,有什么契机吗?
我当时刚出来时可以说对社会并不熟悉,也并不了解哪些行业是我能做的。但我在中南海时就了解一个信息,就是国家每年都要向新能源行业补贴几百亿人民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这个信息对我来讲就是一个突破口,所以我当时第一个进入的就是新能源领域。通过一些努力和机缘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对我的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
之后您又做过哪些行业,是什么契机让您最终进入互联网领域。
08年金融危机爆发,10年初整个新能源行业受到巨大影响,我便离开寻找其他机会。在此期间一直在不断学习,参加了好几期总裁班,结实了一些不错的企业家。机缘巧合进入了装饰领域,后来又入股了一家三亚的餐饮管理公司,主要为海南省几十家五星级高端酒店供应食材、饮品、人员培训等,因此我还在三亚待了一年多时间。2015年我认识了黑马会的一个朋友,开始对互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回到北京创立了北京幸福列车。也就是“以渔”的前身。
前几次创业是连续的吗?对您来说,创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基本是连续的,除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间有过近4个月的学习时间,之后的创业都是连续的。创业的终点目标不在于成功或失败,占有市场或融资上市,而在于经验的累积与自我提升,跟随时代的发展,做出用户认可,满足用户需求的好项目好产品。要实在说个目标,我希望我的企业或者产品能给社会带来贡献和价值,提升幸福感。
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心投身到“分享”这个领域的?
首先,我本身是个喜欢分享的人;在我看来分享的价值非常大,全球最大的分享社交软件Facebook,就是因为用户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知识、照片、心情等等,让大家有了互相了解的基础,从而产生更多美好的事物。分享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分享,也包括精神上的。比如你的快乐、你的笑声、你的知识、别人没有的你有,这样才叫做分享。我认为,分享是一块敲门砖,人都是自私的,在这个圣人不出、雷锋已故的年代,没有人会平白无故把自己认为可以珍藏的东西轻易分享给你。但当你试着把自己认为珍藏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时,你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这是因为你已经悄悄的打开了对方的自私之门,这种既增加感情又有实质收获的双赢之举,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分享是一支点石成金的神笔。人不仅具有自私性,更具有狭隘性,你认为很珍贵的东西,比如一套学习方法,一个Idea,没准在别人眼里不算什么。但如果对方感觉出你真的把它看的很珍贵,真心诚意的想分享给他,他不仅不会嘲笑你,反而会尽力帮助你去芜存菁、化腐朽为神奇。
最后,分享有时是一种动力,你有一套科研方法,有一套写作方式。可执行的一套好的方法,往往意味着艰苦的努力和持久的毅力,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动力支持。如果把你的方法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改进并加以实施,如此,你和你的朋友形成了竞争关系,你就有了压力,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的朋友就是你的逆水,你就是行舟。这不就有动力了吗?
所以说分享的价值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有这么多知名的社交、电商、视频、直播平台都拥有“分享属性”,且已拥有大量用户,在这样的行业现状下,为什么还选择在分享领域创业?有过顾虑吗?
其实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认准了这个领域,而是通过我们两次果断的转型和升级,通过用户的数据分析,和整个行业的发展与问题的凸显,我们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国内各平台问题凸显,发展乏力,用户基础如此之好却无法得到满足,国外分享平台又受到很多限制的情况下,才给了我们“以渔”成为行业黑马的可能性,我们对比深信不疑。
您的团队成员是如何组成的?他们也是分享的爱好者吗?
开玩笑的说我这人命比较好,“以渔”现在的团队成员大部分都是跟我一路走过来的,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共同经历过很多艰辛,有过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团队都是用心付出,从来没有怨言,不夸张的说我可以放心把后背交给他们。这种信任我相信是很多公司不具备的。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已经真正成为公司的股东,我无偿赠送了他们原始股份,大家也都很感激。说到做到,所有人都看得到我老纪是什么样的人,我要让大家看到,“以渔”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个人用心付出、通力协作、互发优势,现在“以渔”整个团队战斗力非常强,我很欣慰也很骄傲。
产品研发过程中,有过什么限制或瓶颈吗?您与团队成员是怎么解决的?
瓶颈倒是没有,我们的技术团队研发能力很强,但是确实有很多小细节让我们经常绞尽脑汁。因为要做的并不是什么全新的领域,可借鉴的经验有很多,可是又需要在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优中更优其实是最难的。但是我们的解决机制很简单高效,只要有问题,立马抛到大群里,用最快的时间集体碰撞出最优的解决方案,然后技术把他实现出来,团队的这种快速执行能力也许跟我曾经是军人有一定关系。
在您心目中,“以渔”最亮点的是什么?和其他平台差异化的地方在哪?
最大的亮点总结起来就是“最平等”+“最自由”。通过建立最自由开放的分享环境,突破常规的其他具有分享属性平台的分享限制及形态。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态度,让用户分享一切可分享的内容。不再是单一垂直的目标群体分享与内容的整合,实现不同于其他分享平台的“目标核心化”,全面开启“大众平台化”,以构建“以渔”独特的分享环境。
“以渔”这个名称是谁想出来的?有什么故事吗?
说实话起名字这个事我们当时还是很慎重的,毕竟这件事有着非凡的意义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