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邮 箱
在线加入
网站首页
企业要闻
财经报道
权威发布
安全生产
维权时空
创新前沿
公益慈善
企业舆情
经济人物
食品
汽车
房产
环保
IT
娱乐
旅游
教育
招商
商场
物流
通讯
会展
健康
财经
家电
科技
能源
位置:
首页
>
通讯快报 >
神州纵览 > 正文
彩电进入三足鼎立时代:中国超日本或需10年
来源:
北京商报
时间:2013/2/21 14:37:07
十几年前欧美、日本企业主导彩电产业的格局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欧美企业的败退,日本企业的不断亏损,全球彩电已迎来一个全新的中日韩三足鼎立格局。由于中国彩电企业正处于上升通道,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未来十年,中国彩电将有望全面超越日本彩电。
十几年前欧美、日本企业主导彩电产业的格局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欧美企业的败退,日本企业的不断亏损,全球彩电已迎来一个全新的中日韩三足鼎立格局。由于中国彩电企业正处于上升通道,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未来十年,中国彩电将有望全面超越日本彩电。
日系短期内
不会退出彩电市场
近年来不断刷新亏损纪录的夏普、索尼、松下终于获得了一口喘息的机会。
日前上述日系企业发布了最新财报,报告中显示他们的困境得到了略微缓解。在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第三财季里,夏普净亏损367亿日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为1740亿日元。松下则成功实现了扭亏。营收1.8万亿日元,净利润从上年的亏损1980亿日元到盈利610亿日元。业内专家将此原因归为日元贬值导致日系企业海外业绩提升。
不过,日系彩电企业还是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潭。据了解,2012年前三季度夏普的净亏损仍高达4243.47亿日元。松下也没有对其全财年亏损7650亿日元的预期做出更改,日系彩电企业的困境可见一斑。
伴随着日系彩电企业的不断亏损,加上两年前日立放弃彩电业务成功转型的案例,业内有声音称日本今后可能要放弃彩电业务。
不过家电产业观察家陆刃波认为,日系企业短期内应该不会放弃彩电业务。另外“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日本彩电企业近年来一直深陷亏损泥潭,但是不管是从产业结构、核心技术还是品牌影响力来说,还是要优于中国彩电,仅次韩系彩电,在全球彩电市场上还是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可以说是一个彩电时代的更换,彩电从CRT迅速向平板液晶彩电转型。十几年前,飞利浦、彩电鼻祖汤姆逊还和日系彩电品牌主导着全球彩电产业。而如今,飞利浦和汤姆逊彩电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飞利浦于两年前将彩电业务出售给了冠捷,仅保留了飞利浦彩电品牌。汤姆逊因为迟钝的反应,迟迟未能从CRT彩电转型到液晶彩电,最终导致了不断亏损,无奈之下于2010年正式挥手告别彩电制造商。
而如今,日本彩电企业似乎正在走着汤姆逊以前的老路。在过去的两年里,彩电产业再一次迎来跨越式的变革——智能化。让人不解的是,在彩电智能化阶段,日本彩电企业对市场的反应却显得非常迟钝。家电分析师梁振鹏向记者表示,相比中韩彩电企业来说,日本彩电企业进入智能彩电的时间要晚上一年。更致命的是,日系彩电企业似乎对智能彩电的态度还不够端正。在2013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日系彩电企业还是不断推出硬件、画面上的创新,而软件创新、彩电智能化方面仍停滞不前。
韩系今后
将持续掌握产业主动
就彩电方面来说,不管是市场占有率还是产品价格优势,韩国彩电企业早已超越了日本,韩国已成为了当今的彩电霸主。
据资料显示,2012年,三星电视出货量达5130万台,LG电视出货为2999万台。二者合计市场份额超过40%;中国彩电全球总销量约为5700万台,市场占比约为28%;日本彩电全球总销量约为4500万台,市场占比约为23%。
韩系彩电的崛起事实上是建立在欧美地区和日系彩电衰退的基础上。业内专家将韩国三星、LG彩电的崛起原因归为市场反应迅速。
快速布局产业链是韩国彩电企业逐渐超越日本彩电企业的原因之一,且该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梁振鹏表示,韩系彩电企业对其上游的产业链,不管是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还是近两年来备受关注的OLED面板,其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上游产业资源都要明显超过日本彩电企业。
此外,重视研发、创新也使韩系彩电企业拉大与日本彩电企业的差距。据了解,2012年三星电子连续两季缩减设备投资规模,但在研发费用上却并未削减,2012年全年研发经费高达12兆韩元(约109.8亿美元)。而苹果2012财年在研发方面的费用才仅为34亿美元,可以看出,三星彩电的成功并非偶然。
有业内人士指出,三星彩电矗立在世界之巅,其背后最关键的就是创新。这个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还有管理和经营策略的创新。从产品方面来看,三星不管是在彩电还是手机上,其往往采取“拼高端、占中端、压低端”这种全面开战的打法,是一种经营策略的创新。
也有专家认为,韩国彩电的成功离不开整个韩国的支持。家电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韩国彩电和日本彩电就好比一个拳头和一个手掌。韩国是举全国之力发展三星、LG,而日本则拥有夏普、索尼、松下、东芝、日立等众多品牌,都是在黑电领域非常突出的企业,企业各自为战。
产业结构多元化也是韩国彩电企业一大优势所在。韩国彩电企业往往不局限在彩电领域,其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产品和冰箱等白电产品都很优秀,就是围绕自身品牌进行打造。而日本的夏普、松下等企业则是单条腿走路,深居黑电领域。这样一来,一旦遭遇强大的竞争对手,就可能面临整个企业的全面崩溃,无法实现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彩电十年
全面赶超日本
去年末,国内彩电企业TCL在京宣布2012年度全球平板电视出货量正式突破1500万台,这是中国彩电企业首次全球年出货量突破1500万大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彩电企业中年度销售量超过1500万台的只有三家:三星、LG和TCL。有关专家表示,在世界彩电格局向中国偏移的同时,国内彩电业全新的“雁阵格局”也正在形成。
据了解,迄今为止,我国能够独立生产大尺寸上游液晶面板的彩电企业仅有TCL一家。其他企业更多的是被动购买日韩企业液晶面板,然后进行后续的彩电组装加工。梁振鹏指出,中国彩电冲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一环就在于产业链的完整上。只有企业自身具备了上游液晶面板、元器件生产线,才能够摆脱被动的竞争局面。
目前中国彩电产业链正在逐渐完善,上游液晶面板生产线也逐渐崛起,已经成功突破了日韩对液晶面板的垄断局面。近年来,京东方、华星光电和中电熊猫等企业不断上马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国产大尺寸面板已经有了质的突破。其中,中电熊猫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属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合营公司,在南京建设第10代TFT-LCD生产线更被看做有望在今后掌握平板显示产业新格局。
早在2009年,TCL斥资245亿元建设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可以说是中国彩电企业走向上游制造的第一步。TCL液晶面板的投产,也标志着国内彩电企业逐步完善上下游液晶彩电产业链。洪仕斌对此表示,这是值得肯定的。国内彩电企业如果不去投建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话,日本、韩国对液晶面板的垄断局面将永远无法打破。
洪仕斌认为,价格优势可以说是中国彩电目前最大的优势。此外,中国彩电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拥有一个“阵地”——中国市场。中国彩电企业可以打好圈地战,只要把中国市场做好,就能立足于国际化的竞争中。虽然中国彩电企业与日韩相比,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背靠中国市场,还是能够让中国品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未来十年里,中国彩电还是有很大的可能赶超日本彩电。”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刚刚过去的1月,TCL成为首个单月出货量突破200万台的中国企业似乎也在印证这句话。中国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完善、市场弥补技术短板、坐拥低价优势、背靠广大市场,随着中国彩电企业的不断前行,日本家电企业深陷亏损泥潭,未来十年中国彩电全面赶超日本彩电将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推广:
彩电,三足鼎立,中国,超日本,
C
E
NN 瞭望台
京东企业采购节开启 终结企
12月15日,以“企业采购节,采购人自己的节日”为主题的20...
斗米兼职赵世勇:人才共享是资本
京东企业采购节开启 终结企业
2019北京世园会发布会于北京
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与北京宝苑
松鼠相框试水老年人智能终端市场
北京金汉斯陷入关店闹剧 被辞退
陈年低调做减法:凡客兜兜转转回
图片新闻
博文新闻
热点新闻
380英镑体验地
国庆长线游短线游
解读天宫一号飞天
刘春红五破世界纪
国家能源局:今冬部分地区可能持续
北京城区住宅均价三个月首次回落
发改委:入冬后全国部分地区煤电油
媒体称上海浙江等四省市将自主发行
大众合并在华进口车业务 进口车销
疯狂英语十年慢跑:管理层变动大成
全球最佳雇主50强:仅一家中国企
2011美国最鼓舞人心的25家公
360隐私保护器腾讯案终审维持一
网络舆情抽样与分析方法
刘长锋:从嘴上风暴到会场革命的路
昨日经济频道热点新闻排行
华菱钢铁子公司资产重组遭否 两大
多家银行9月存款破纪录负增长
浦发银行称184亿次级债发行无具
第三轮资产证券化即将重启 试点额
合作单位
美的集团
|
海信集团
|
海信科龙电器
|
蒙牛集团|
伊利集团
|玫琳凯
|
同煤集团
|
胜利油田
|
北京康斯特
|
贵州茅台酒业
|
清华同方
|
北京二商集团
|
福建七匹狼
|
长虹电器
|
奥克斯空调
|
青岛啤酒
|
格兰仕电器
|
圣元
更多>>
媒体联盟
新浪网
|
人民网财经
|
网易
|
腾讯网
|
和讯网
|
凤凰网
|
中青网
|
金融界
|
慧聪网
|
中国经济网
|
时讯网
|
品牌中国网
|
第一产经网
|
金羊网财经
|
浙江热线
|
易观察
|
北京经济网
|
华北网
|
国际节能环保网
|
中国产经新闻网
|
CCTV证券资讯
|
华讯财经
|
苏州新闻网
|
更多>>
关于我们
|
媒体联盟
|
网站地图
|
在线加盟
|
法律声明
|
招贤纳士
|
证件查询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