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目标过高,市场不景气,库存转向经销商
汽车库存水平直接关系到如何判断中国汽车产销形势,从而合理安排汽车生产。当前国内汽车库存到底是在合理范围内,还是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
汽车库存的两种形态
汽车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汽车库存有两种形态:一是工业库存,也就是工厂生产出来尚没有卖给经销商的汽车。二是商业库存,也就是工厂卖给经销商后尚没有卖给消费者的车辆。商业库存包括在途库存,即从厂家运往经销商途中的车,还有经销商手中用于日常周转的库存。
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工业库存和商业库存加在一起,其合理数量是30天至45天之间的销量,也就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零售量。中国由于地域广阔,运输周期长,有的经销商商业库存达到两个月。
两种口径得出不同判断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近对上千家汽车4S店的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汽车经销商库存持续攀升,其中库存超过2.5个月销量的就有10个汽车品牌。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汽车库存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认为没有那么严重,总体处于正常范围。
中汽协认为,7月企业库存上升,对销售环节的库存压力有所减缓。另外,商用车的库存水平已持续6个月下降,为2009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随着8月份不少车企放高温假,产量减少,汽车库存量还会相应减少。
汽车库存确实有点高
据中汽协统计,今年前7个月,国产汽车销量为1097.9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56%。但是,由于缺少汽车终端销量数据,到底有多少车还在销售商手里,是一笔糊涂账。但从经销商反映的情况看,确实有部分汽车品牌商业库存较高。
由于一些汽车企业年初制定了过高的增长目标,而市场又不景气,部分汽车企业将库存压力转移到经销商手里。这是造成部分汽车品牌商业库存畸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