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一个千亿级、重点培育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高端突破;设立亿元专项资金,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陆续成立电气电缆、辣椒加工等15个行业协会,引导企业抱团发展……记者从胶州市工信局获悉,今年以来,胶州市加快推进蓝色高端制造业基地建设,突出政策扶持、协会发展、产业集聚等方面工作,多手联弹推动全市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根据统计,今年1~6月份,胶州市80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4.8亿元,同比增长23.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9%,增幅居青岛五市首位。
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伸
产业集群:
站在青岛康原药业董事长刘乃山的办公室,向窗外远眺,一排正在新建的厂房尽收眼底,“康原药业正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从以生产原料药为主导向生产原料药和制剂并重转变,打破国外厂家的垄断地位。同时,还准备与国药控股公司展开合作,进入药品流通领域的主渠道。”刘乃山自豪地介绍说。
作为世界唯一的从尿液做到精品原料药生产企业,康原药业主要致力于利用孕妇尿液为原料加工生产绒促性素,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刘乃山介绍说,“绒促性素是目前国际上治疗不孕不育的首选药物原料,虽然来源于人体尿液,但市场售价每克超过2万元,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随着康原药业、黄海生物制药、首和金海等在国内甚至是全球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项目的落户、扩张,胶州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加速形成。这一全新产业的高速发展之路,折射出胶州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步伐。
今年以来,胶州市提出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向园区集聚、向品牌化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个千亿级高科技机电产业链,重点培育家电产业、冷链产业、风电产业、数字化装备产业、锅炉及辅机产业、金属结构制造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等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设立1亿元的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定向招商、“两化”融合等方面。“胶州中小企业遍布全市各个行业,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依托产业集群,可放大区域特色产业竞争优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拓宽、拉长产业链条,推动胶州传统产业瞄准高端化发展。”胶州工信局副局长赵建军对记者说。
行业协会:
引导企业抱团突围
据了解,围绕蓝色高端制造业基地建设,胶州今年全力发展制造业企业行业协会,截至目前已建立塑料机械、锅炉制造、辣椒加工等15个行业协会,发展会员企业5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9家,实现了同行业企业间技术、信息和资源共享。“胶州地区的辣椒产业加工量占全国整个辣椒产业的七成,辣椒产业协会的成立,打破了辣椒加工企业分散发展的模式,会员企业共同做大市场份额、共享打包服务、扩充利润空间,增强了行业综合竞争力。”辣椒产业协会会员单位柏兰食品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像韩国流通公司来中国进行辣椒招标,我们一改往日各自为战的局面,组织会员企业联手参加招标,统一价格、联合竞标,连续三次投标成功,产品利润比往年提高了5%以上。”
塑料机械协会实现原材料统一采购、产品错位竞争;木器家具协会生产过程实现统一熏蒸、统一商检;汽车零部件协会内部供应润滑油实现产业链配套合作……为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加快发展,胶州市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行业协会发展的意见》,并在今年年初制定了《2012年企业行业协会发展指导意见》,发挥行业协会作为自律组织和利益共同体的作用,整合行业内部资源,加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配套,最大限度地发挥抱团优势。
赵建军表示,近年来,胶州市铁塔、锅炉辅机等行业在国内脱颖而出,但因同行业间企业单打独斗,束缚了行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而把企业集中起来成立行业协会,有助于实现企业合作共赢。“目前胶州市年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协会已达到5家,在现有基础上,我们将建立起功能齐备、服务有效、行为规范的行业协会体系,组建20家以上行业协会,覆盖全市各大主导产业。借助行业协会的聚合作用,力争实现营业收入过50亿元的行业达到10家以上,过100亿元的达到五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