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Cenn瞭望台 > Cenn瞭望台 > 正文
“阿迪”撤离折射中国经济转型之痛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时间:2012/8/6 13:17:44     
    “企业生产线之所以外迁,主要因为在华用工成本上升,也与中国土地成本上涨有关,而且这一现象还会延续。耐克、阿迪达斯等关闭在华直营工厂,也折射出中国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要承受不可避免的阵痛。 

  “破茧成蝶”必须经历成长的阵痛。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亦是如此。而现如今,这场产业供应链调整的大幕俨然已拉开。


  近日,阿迪达斯中国总部发表声明宣布,阿迪达斯苏州工厂将于今年10月31日正式停工关闭。厂内的160名员工,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中分4批离职。最特别的是,该厂是阿迪达斯在中国境内唯一全资直属工厂。


  然而,对于阿迪达斯此次的突然撤离之举,业界的反应似乎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强烈。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安邦咨询研究员高源认为,这是高成本压力下的自然选择,是全球产业转移趋势中的必然现象。


  “一方面,阿迪达斯关闭在华工厂对其自身的发展而言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符合其整体的战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对我国的制造业会形成较大冲击,进一步说明中国制造在国际上越来越缺乏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必须面对尽快转型升级的紧张局面。”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最近几年来,企业生产线外迁的例子屡见不鲜。早在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际,耐克就率先关闭了旗下唯一拥有鞋类生产设施的江苏太仓工厂。此后,耐克许多原本在中国的产能移到了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地区。


  “企业生产线之所以外迁,主要因为在华用工成本上升,也与中国土地成本上涨有关,而且这一现象还会延续。”高源说。


  在朱庆骅看来,造成近几年企业生产线外迁的原因有很多。第一,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企业的生产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第二,迁往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其劳动力资源不仅廉价,而且在数量上还相当丰富。通过这样一个对比,选择迁移生产线非常符合公司未来的长远利益。


  “在情况得不到根本扭转的前提下,预计生产线外移的现象还会继续上演。”朱庆骅说。


  在利益的驱动下,阿迪、耐克等企业就像迁徙的候鸟一样,加工工厂从美国搬到日本,又从日本搬到台湾、韩国,再到中国大陆,以及如今的东南亚。而企业工厂选址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工厂迁出与迁入地区的经济结构正在或即将走向转型。


  当然,转型也是伴随着风险与阵痛的。耐克、阿迪达斯等关闭在华直营工厂,也折射出中国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要承受不可避免的阵痛。但令人担忧的是,是否会因产业转型过快,出现低端的要走,高端的又没来,而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阿迪,撤离,阵痛,产业升级,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