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企业管理出版社承办的“‘央企市营’成长模式座谈暨《央企市营:宋志平的管理之道》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李德成,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组局副局长郭小伟、新闻中心副主任苏桂锋,《国企》杂志社社长耿清智等知名媒体代表,以及北京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部分专家学者,企业界相关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就中国建材集团“央企市营”成长模式、创新实践以及如何在我国企业转型发展中发挥作用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作为我国第一个同时担任国资委两家中央企业董事长的企业家,宋志平董首先介绍了“央企市营”成长模式的核心内容和实践体会。央企市营,就是在坚持央企国有企业属性的同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
据宋志平介绍,“央企市营”模式包括五点内涵:一是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即产权多元化,这解决了产权制度的问题;二是规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结构,即按照公司法规范央企的相关制度,使公司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法人主体,国资委推行的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运行机制,明晰了董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利,实现行权顺畅;三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即董事与经理人要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方式选拔,用市场化方式解决好企业经营的委托代理;四是公司内部机制市场化,即用人用工及分配机制等方面与市场接轨,使企业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升能降;五是依照市场规律开展企业运营,不仅产品与服务的经营与创新遵循市场规则进行,而且和民营、外资企业合作共生,追求包容性成长模式。
对于“央企市营”成长模式的实践,宋志平深有体会:一,在市场化过程中完成再造与重生,赢得机制优势,是央企近年来实现快速成长的内在动因;二,国企与民企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作共生的关系,可以实现“国民共进”的良性发展;三,央企走市场化道路是我国实施大企业战略的必然要求。
宋志平表示,“央企市营”浓缩了中国建材集团在市场化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实践与经验,展现了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探索不懈努力的智慧与勇气。更为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此次座谈暨新书发布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央企、走进央企、了解央企,为深入推进央企的改革和发展献智献策。“央企市营”是一套从实践中而来的成长模式,也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完善、提高。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李德成在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大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成为表现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把大企业做好,首要的就是央企。他表示,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企业肩负起引领我国产业加快转型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宋志平同志作为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探索央企市营成长模式,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中国建材集团在完全竞争领域,逆势而上,发展壮大非常迅猛,同时也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央企成长的路径问题,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这是我国央企在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研究和推广。“央企市营”观点和发展模式,里面包含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既新颖也有可操作性,对国企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对我们民企发展也有参考价值。希望我国企业都能够抓住机遇,根据本企业现实情况,明确企业发展定位,坚持以战略引领转型发展,积极探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组局副局长郭小伟在讲话中表示,宋志平同志是一位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企业家,是央企众多领路人中的一个代表。其总结归纳的“央企市营”成长模式,在董事会规范治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多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实践说明了国有企业完全可以搞好,非常难得。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给更多默默耕耘、勇攀世界级高峰的优秀企业家带个头,让央企涌现出更多好的人物和著作。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苏桂锋在发言中表示,国资委提出央企未来发展一是要走市场化道路,二是要走资本化上市,三是要国际化。宋志平董事长结合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改革发展的实践,提出“央企市营”成长模式,对“三化”中市场化这个观点提出非常好的阐释,也是非常好的探索,为央企改革发展理论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央企市营”成长模式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非常有说服力。同时,“央企市营”搭建起新型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桥梁,概括了中国特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思路,是成功的国企改革之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据了解,《央企市营:宋志平的管理之道》的出版为加快推进我国中央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深化国有企业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经验与案例,也为丰富和创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理论提供了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