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Cenn瞭望台 > Cenn瞭望台 > 正文
“三连降”考问成品油定价新机制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时间:2012/7/26 13:56:13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自7月11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420元和4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31元和0.34元。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自7月11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420元和4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31元和0.34元。此次油价下调是继今年5月10日、6月9日油价下调之后的第三次降价。由此,国内部分省市油价重回“6元时代”。


  对降价既欣喜又“担心”

 


  降价、降价,继续降价最近的成品油价格下调,是按照现行机制运行以来少见的三次连续下调。对此,消费者既有欣喜,也有几分“担心”。


  “油价下调,那肯定是好事呀。”家住北京郊区的林先生对汽油价格下降喜上眉梢。


  “虽然平时油价有高有低,车总得照开。现在油价便宜了,也确实能省下一些钱,生活压力多少也会小一些。但谁知道油价还会不会反弹呢?”林先生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自己那辆1.8升排气量的车每天从家到单位往返30公里的路程计算,下调之前和下调以后每个月大概能省五六十元。“说实在的,其实油价下调对我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我担心油价连降三次之后会突然上涨。”


  其实,本月的这次油价下调早在各方意料之中,专家学者们在关注油价“三连降”之余,更关注新的定价机制何时推出。然而作为普通消费者,在被问及对于如今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有哪些了解时,林先生却坦言:“从来没有了解过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只关心实实在在的价格。”


  记者在走访了一些出租车司机后了解到,对于油价下调,司机师傅们普遍叫好,“油价降了,我们的成本也降低了,这当然好了。”出租车司机肖师傅对记者说,“就是不知道下次油价是涨还是跌,如果继续跌下去,那么现在出租车每公里的单价,说不定也要下调。当然,打车便宜了,愿意打车的人也就更多了,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挺好的。”


  油价在下一个计价周期到来的时候会不会反弹,这一点,是私家车主与出租车司机不约而同的“担心”。“油价现在下调了,我们每个月要交给公司的"份儿钱"还没变,赚的自然要比以前要多一些,要是下次油价又涨了,那么压力就会增加。”肖师傅表示。


  记者注意到,一些物流企业也结合行业自身特点表达了对油价“三连降”的看法。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油价三连降后,减少了物流企业的货运成本,利润空间相对宽松一点。但并不意味着物流业运费也会下调。油价下调不一定成本就降低,虽然油价降了,但人工和仓储等成本也在增加,物流行业整体来看是一个微利行业。但油价的"三连降"却可以促使物流行业内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


  改革要走渐进式之路


  去年以来,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涨快跌慢”等观点屡屡被一些消费者提及。对“涨多跌少”,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曾回应说,自2008年底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16次调整,其中“十升六降”,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但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上升所导致的。从国内市场看,为减缓国际油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国家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适当调控,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应提高70%以上,但实际仅上调了50%左右。


  至于“涨快跌慢”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完全不存在”。在成品油调价操作中,每逢国内油价需上调时,因要考虑对下游行业影响以及通胀压力,国家不仅适当控制调价幅度,还经常推迟调价时间;每逢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下跌时,国家即按当时国际市场油价与上一次调价时水平所对应的降幅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因此,从调价操作时间看,不存在“涨快跌慢”问题。


  不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也坦言,“我们分析,消费者之所以出现误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操作办法比较复杂;而且由于计价周期为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虽然熨平了油价变化的波峰波谷,但客观上也会导致国内外价格变化不同步。目前我们正在总结评估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对这些问题将着力在下一步完善价格机制时加以研究改进。”


  “中国成品油形成机制改革走的是渐进式道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能源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按照市场规律与国际接轨,但改革路径仍是循序渐进式的。


  “毫无疑问,市场竞争形成价格是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虽然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之初,就明确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但市场竞争相对充分是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前提,由于目前这个条件尚未完全具备,也就决定了采取市场化方式定价还难以一步到位。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仍将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对于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也有分析机构认为,尽管目前国际原油处于较低水平,已具备新机制出台的重要条件,但鉴于国内经济走势尚不“明朗”,因此新定价机制出台前可能需要一段观察期。


  伴随着近期国际油价的“七连涨”,国内成品油批零差价的汽油市场又迅速掀起了新一轮的涨价热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7月20日开始,中石油、中石化各地销售公司柴油价格已全面推涨50~150元/吨。多家机构测算,截至7月19日三地原油变化率已达到或超过1%。这意味着,未来原油价格若无较大波动,8月份国内油价面临上调的可能性很大。


  新机制将“择机推出”


  经过“三连降”,国内部分城市油价跌破7元/升,重回久违的“6元时代”。这给人们带来欣喜的同时,也让一些人感到些许“遗憾”成品油的新定价机制并没有随“三连降”推出。


  “什么时机推出是成熟的,这需要讨论,如果国际油价太高,我们不敢出。如果油价太低,低于我们的石油开采成本,这个条件也不成熟。我们需要找一个中间点,油价正好满足我国成品油生产成本,也是国际油价相对比较合理的时候。”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不久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目前还不是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出的合适时机。


  这里,我们不妨对国内成品油价略作回眸。1998年之前的很长一个时期里,我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待遇。那时,油价调整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期不变。但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完全由政府定价显得有些跟不上发展形势。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的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序幕。


  此后,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整;三是2001年11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现行定价机制是2008年底推出的。2009年5月,我国又出台了更为明细的《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是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上流通环节差价来确定的。


  同时,《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现行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


  记者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曾在去年下半年强调,“2008年12月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确立了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两年多来,价格机制总体运行比较顺畅,效果明显,保证了成品油市场正常供应,促进了成品油市场有序竞争,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群众节油意识。而且,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应市场形势变化的能力和意识逐步增强,为今后实现市场化改革目标奠定了基础。但价格机制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调价周期过长、机制透明度不够等问题。”


  对此,有专家表示,现有成品油定价机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油价滞后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国内成品油价格仅与国际价格接轨不能真实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透明之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了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等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仍需对成品油价格进行必要监管。与此同时,为不断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市场化进程,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秩序,国家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


  “目前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论证过程中,待各方面意见基本达成共识后,择机推出。”该负责人强调。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成品油,定价,降价,6元时代,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